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主题图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主题图是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经过编者反复斟酌、精心挑选才确定的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同时主题图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进而亲近数学。主题图虽然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是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有时让教师不好把握,给教师的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的主题图为例,谈谈怎样用好主题图?
  一、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
  教材呈现一幅校园门口街景平面图,下部是学校的大门内外,中部是街道,上部是住宅区。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小精灵提出观察要求“:你发现了那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展开讨论。这样把本单元教学和已有图形的认识联系起来,同时引入面积计算教学。
  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认识的图形,巩固和加深对已经学过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教学时利用主题图作为新旧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笔者将主题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二、依据主题图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
  平行四边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材分三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引入。
  从主题图中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壇(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由于长方形面积学生已经会计算了,那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切入主题。教材安排的三句话中蕴含着:提出问题——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探索问题——要知道它们的面积……提供策略——我只会算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式试一试。
  (二)用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
  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就是单位面积度量法。这在学习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已经使用过,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数?这是一个新问题。教材给出提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通过同时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沟通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
  笔者在教学时结合导入环节进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概念及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复习回顾,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教学起点,有效实施教学。数方格实质是数单位面积。教学中要注意呈现学生数的过程和方法,关注有规律的数的方法的体现。如:每排几个,有这样的几排。填表环节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组织学生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学生比较容易发现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培养学生联想、猜测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
  三、依据主题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上页提出“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启发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教材呈现了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并结合直观图给出把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接下来,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等量关系,以此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有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最后,教材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可以用“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第一步根据讨论提出猜想: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为什么要转化为长方形?第二步动手转化,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教师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如果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割补转化成长方形,都应给予肯定。
  四、依据主题图创造学生合作交流的时机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这是后面推导面积公式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结合教材上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四步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叙述自己的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注意在演示过程中显示平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等量关系,共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然后出示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用字母表示出面积的计算公式。这里可以提醒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底和高一定是要相对应的。
  五、结合主题图渗透思想教育
  例1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主题图中花坛的面积。计算时,先写出面积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体会字母表示的代数思想。教学例1时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以及字母公式的应用。
  主题图是把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呈现出来,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新课程理念。但是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学生,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力争要用好、用活、用实主题图,让学生学的有兴趣、学的高兴、学的灵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