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不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分为治疗组(应用优化后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41例)和对照组(应用常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41例)。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平均心电图使用时间、平均静脉采血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率,改善临床各项指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急性心肌梗死;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迅速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在于:开通相关梗死器官组织,促使血流灌注到心肌内,从而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对其非常重要[1]。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率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优化就诊抢救措施和相关护理流程能够节约时间,避免转运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浪费过多时间,最终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中有30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9.63±4.44)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21±1.86)h;合并疾病类型:18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对照组中有31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9.68±4.41)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20±1.87)h;合并疾病类型:20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根据医嘱加以急救,详细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病情变化,采取常规检查措施(如心电图、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建立静脉通路。
  治疗组应用优化后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具体表现如下:1)积极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急诊室接到电话后必须在5min内出诊,救护车工作人员需立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或者值班医生联系,进行院前急救,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进行吸氧护理;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叮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安抚患者情绪,降低心脏压力;2)优化首诊负责接诊方法[2]。采取首诊负责制度,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置工作,及时吸氧,开通静脉通道,采集血常规,实施基础检查措施;3)提供心理指导。一旦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体病情后,护理工作人员要及时通知给值班医生,多多注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感受,向其解释手术内容或者相关注意事项;急诊交接时注意转运细节,保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和心电連续监护,注意保暖。
  1.3 观察指标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梗死复发率、平均抢救时间、平均心电图使用时间、平均静脉采血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和梗死复发率分析
  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各项临床抢救指标分析
  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平均心电图使用时间、平均静脉采血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根据资料显示,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0min内就会死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为其赢得抢救时间就能提高存活率。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致命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延误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死亡。因此,临床必须及时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疏通缺血组织[3]。治疗组中所采取的优化就诊护理流程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在转运过程中和就诊过程中不必浪费过多时间,尽快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到医院加以治疗。在常规就诊护理流程中,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之前的抢救较为随意,因此护理人员仅仅是按照医生的叮嘱对手术基础设施加以准备,并未形成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观念,与此同时没有明确自身护理目标[4]。
  治疗组所应用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不断完善院前急救工作、优化首诊负责接诊方法、优化急诊交接方法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等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各项临床手术指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平均心电图使用时间、平均静脉采血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能够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继而接受相关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5]。从本质上来看,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较为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种较为科学且高效的护理工作流程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优化后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率,改善临床各项指标。
  参考文献:
  [1] 宁娟.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12-113.
  [2] 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4):4-5,29.
  [3] 马薇薇.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1):84-85.
  [4] 任玉娇.全程精细化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术后护理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4):65-67.
  [5] 黄德燕.急性心肌梗死的优质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1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