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十九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多采取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分开教学的模式,但该种教育方式对于知识学习的连续性不足。在新一轮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体化教学模式广受各院校关注,在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关    键   词]  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职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70-02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体系中扮演着比较尴尬的角色,因为很多初中毕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被迫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稍差,学生综合能力不强。传统职业教育中虽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适当削减理论课程,但始终没有摆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离的困境。从教学反馈可见,学生在理论学习时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在后期实训课程学习时,由于理论掌握不扎实导致实训效率降低,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了增强职业教育效果,解决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衔接不当的问题,目前职业教育采用创新式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二、一体化教学概述
   (一)一体化教学概念
   一体化教学是指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在一体化课堂中,多以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为主要授课形式。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仅起到指引的作用,而将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多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一些一体化课程甚至将课堂教学场所放置于实际生产生活中,以完全现实的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以最真实的方式收获知识。因此,一体化教学是在干中学、学中干,要求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区别
   一体化教学改變了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与角色。在课堂中,教师仅提出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之后完全由学生进行自行实践。一般常用的方式为: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分组合作。学生以完成教师提出的操作任务为驱动,其中涉及不懂的理论知识,由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资料、书籍资料等方式查询,并完成任务书中的一系列内容,然后按要求完成实训操作。在操作结束后,课程没有结束,之后通过包含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课业评价机制对当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合作与沟通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成评价、总结与反思,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也提升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和特点
   一体化教学理念是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反思总结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转换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以学生为主,完成自主探索、学习、创新、实践和反馈,教师仅起到把握课堂发展方向,以及遇到关键问题给予学生指导和演示的作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加重了。课前教师的大部分精力是策划和设计每一堂课,提前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预案;课中教师要严格把握课堂走向,不能让学生的活动偏离教学实际;课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总结出现的问题在下节课中进行反馈和调整。
   (四)一体化教学与信息化手段的融合
   一体化教学中依然可以应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网络平台教学、游戏资源教学、视频教学、在线问答软件等。信息化是加强课堂教学手段的方式,可以丰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根据一项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在应用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堂中,学生的专注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会不知不觉被课堂吸引而学到知识。因此,信息化手段就好比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催化剂,用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五)一体化课程的课外延伸
   一体化课程不仅仅要专注于课堂中,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应该布置课外延伸作业,可以是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要求学生上交总结报告或是完成课后实践操作。课外延伸和课后任务是对课堂所学习知识内容的巩固,因此一体化课程的课外延伸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加教学时间,教师把更多的学习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借助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学习范围。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后答疑、实时互动、分散解答的活动,帮助学生有效用课后时间,让课后时间真正成为课堂时间的有益补充。
   三、一体化教学实践
   (一)建立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课程教育,传统课程多数是在实训室或教室内进行,但是一体化教学场地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实训室,而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中包含各种功能的学习区域,如集中授课区、实训操作区、作品展示区、资料查询区、计算机操作区等。    集中授课区的功能好比传统的教室,该区域内包含讲台、黑板、白板、多媒体、书桌等,在集中授课区,能够进行任务布置、集中讨论、资料书写、总结反思、评价反馈等。
   实训操作区的功能好比传统的实训室,该区域包含对应专业需要使用的实训设备,实训操作区可以说是一体化课程的核心与关键,也是职业教育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因此,实训操作区的建设必须要符合职业标准,以满足教学需要。
   作品展示区是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或前几节课程中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作品展示区还可以集中展示一些别的院校比较有特色的作品,供学生参考;或者是展出一些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体验一下大师作品的魅力,来增加学生实践创作的动力,同时也获取一些灵感。
   资料查询区包括纸质资料查询和网络资料查询。纸质资料包括书籍、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料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查询。资料查询区可供学生、教师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查阅,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只要借助于一些终端平台,就可以实现在线查阅,实现传统查询与现代查阅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所需资料。
   计算机操作区是学生完成软件操作、软件仿真、视频观看、资料上传等的区域。课程专业不同,计算机操作区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二)完善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内容
   一体化教学设计好比一堂课程的“剧本”,教师要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质量尤为关键,这是判断教学活动能否取得应有效果的标准。一体化教学设计内容应该包括教学对象分析(学情分析)、使用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难点、学习资源分析、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学业评价、教学反思。
   教学对象分析即学情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构成情况、学习基础和學生特点。学生的构成情况包括学生年龄段、男女构成比例和学生数量,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程。学习基础应该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应该与本节课程具有一定的联系,还应该包含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可以是实训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学生特点包括兴趣点、细节把握能力、优缺点等,然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性格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
   使用教材分析是对本课选用的教材进行系统性分析,确定该教材的特点,以及其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除了对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外,还要对相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行业执行标准进行分析,因为目前的职业教育不应该脱离职业岗位标准。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是对一体化课程开发标准的研读,因为目前的专用一体化教材较少,很多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实践过程中,都是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将各个重要知识点模块化,然后针对性开发一体化课程,因此,不能脱离对一体化课程开发标准的学习和应用。
   学习目标是课程的灵魂,也是课程执行的关键,只有达成学习目标,才能认定该课程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学习目标一般包含三种,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也被称为“三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就是理论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本节一体化课程后,应该掌握的原理知识;能力目标就是实训操作学习目标,是学生应掌握的操作方法与手段,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的关键目标;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素质素养的目标,是打造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的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拥有相应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学习内容和重难点是课程中详细的知识点,也是任务驱动法中应发布的教学任务,重点是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难点是传统教学中总结出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所有开展的一体化教学过程都是为此服务的。
   学习资源分析是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所有教与学资源的分析,包括一体化教室资源配备和各个操作区域功能分析,师资配备情况分析,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匹配情况分析。
   详细的课程实施过程包括若干环节,每个环节中应对应工作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总体环节应包括课前准备环节,教学准备环节,明确任务环节,课程内容布置讲解环节,学生操作环节和评价环节等,不同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对应的教学活动也不同。在设计课程详细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考虑每个环节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法、答题法、测验法等。
   学业评价环节是一体化教学中较为有特色的环节,评价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学生组内互评、教师评价。根据每项环节,教师在设计评价表时,对于每个评价点给予一定的评分,最终将三者评价分数整合后,得出该堂课程中学生的得分。
   教学反思环节是教师在经过一堂一体化教学课程后,总结课程中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对于成功之处要继续沿用,对于不足之处要考虑改进办法,并在下一节课程中进行改善。
   四、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形式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推进过程中,将会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某些专业已经开展了整门课程的一体化开发与建设,并且在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后,不断发现不足并予以改善。但即便如此,我国职业教育中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进程缓慢,很多专业甚至没有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今后,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中,最大的问题不是统一的教材和一体化教学设计,而是各院校的一体化硬件设施匹配问题,因此今后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需要更多专家与学者的不断深入探讨,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岩,张祥.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102-103.
   [2]许伟杰.探讨如何进行高职“一体化”教学[J].科学与财富,2018(26):245.
   [3]秦志明.中职学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23.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