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作文模仿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初中语文教学,作文一直是重中之重。初中生,一般年龄十二三岁,不成熟,社会阅历浅,因而作文内容肤浅,观点幼稚。因此如果能够有目的地学模仿、创新,對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会有莫大的帮助。
  也有学生担心,那不是抄袭吗?必须更正的是我们反对简单的抄袭,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借鉴、模仿、创新。唐朝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一篇同名小说。我们能说他们是抄袭吗?不能!相反,它们都是伟大的创新。
  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当然,也是广大初中生写作的入门方法之一。
  那么,该如何模仿和创新呢?请看下面的范文:
  那天晚饭后,大家围坐在桌边,像平常一样,气氛融洽而温馨:带着些许的奶声奶气的笑声,低沉的有些嘶哑的笑声,浑厚且含着慈祥气息的笑声……一声声、一阵阵、令人心神荡漾。妈妈在旁边低着头做针线活,我坐在一旁轻声哼着歌,剥着橘子。这时,爸爸不自然地叫了我一声:“小小……”我侧过头来,诧异地望着他,他面色有些凝重,“你也不小了,该懂事了,家中这些年也不景气,你和弟弟还要上学,年后我和你妈准备外出务工,爷爷和弟弟你照顾着,行吗?”
  我的手顿了一下,全身的血液像凝固了一般,心一阵一阵地抽搐。
  怎么样?是不是似曾相识?这是2012年济宁中考的一篇满分作文的一个选段,模仿自经典名篇《荷花淀》。
  首先,人物设置上:《荷花淀》水生一家是水生、水生嫂、小华和爷爷,本文是我、爸妈、弟弟和爷爷。
  其次,语言上的模仿与创新。《荷花淀》描写水生嫂内心产生的极大震动时是这样写的:“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借助细节描写表达内心的极大波澜,精彩之极。本文巧妙地变成了“我的手顿了一下”,同样借助细节描写写出了父母离开时自己内心是多么地痛苦。
  再次,意境的营造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荷花淀》的开头是这样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气氛温馨而和谐。本文则是“那天晚饭后,大家围坐在桌边,像平常一样,气氛融洽而温馨:带着些许的奶声奶气的笑声,低沉的有些嘶哑的笑声,浑厚且含着慈祥气息的笑声……一声声、一阵阵、令人心神荡漾。妈妈在旁边低着头做针线活,我坐在一旁轻声哼着歌,剥着橘子。”在氛围营造上深得《荷花淀》之精髓,巧妙之极。
  最后,构思和立意上:《荷花淀》是水生要跟随大部队离开,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水生嫂的肩上,水生嫂很为难,但依然深明大义,支持水生;本文小作者巧妙的改成爸妈要出去打工,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自己的肩上,自己内心十分痛苦,但最终还是能够理解父母,支持父母。
  这篇习作,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抓住了范文的构思和立意。而且,文章随后的心理描写也是本文的出彩之处:“对,我理解你们,但是,有谁理解我呢?以为自己不会走上可怜又可悲的留守儿童之路,但每天担心的事情终究发生了,无论有多么不情愿,被抛弃终究是事实,不是吗?呵呵!这便是穷人的命,只有咬着牙受着。父母的艰辛,我怎不知?那多出的白发与皱纹不就是最好的见证吗?我深深地知晓,那属于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早已被岁月的残忍一点点地销蚀了,渐行渐远……
  抬起头,泪眼模糊,望着屋子里的一干人,应了声“好”。我妥协了,成全了父母的辛酸与期望,成全了自己内心最原始的单纯与善良,成全了所有人的担心与期盼。”
  这里的心理独白细腻真切,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留守儿童的苦痛与期盼,对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作用非常明显,一位懂事、善解人意而又极力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朴素单纯的农村女娃形象鲜活的站立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作者独有的创新。因此,我们绝不能总是“依样画葫芦”,而要从多方面进行揣摩、比较;同时,极力追求创新,即使难免幼稚,也要比鹦鹉学舌可贵的多。
  由模仿到创新,是模仿趋向成熟的标志。因而模仿范文,绝不能机械的照搬,被范文所束缚,而要重在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精选范文,要选名篇名著;不仅模仿范文的语言,更要借鉴范文的意境的营造,还要揣摩范文的构思和立意,进而把握范文的神韵,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