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要保障对学生在品质和情感上的教育。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制订有效教学策略,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对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基础。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有效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来到学校就是学习知识,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忽略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一些教师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还不够重视,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
  但一个人性格的培养是有其关键时期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化社会,多元化价值观无时无刻在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和判断,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健全,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分辨,一旦接受了错误的价值观,很容易产生错误行为,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很容易误入歧途。而道德与法治教师承担着塑造学生品质与性格的艰巨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情感教育的深入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好奇心强,情感丰富,但自制力较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材中丰富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潜移默化中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我国国庆节的来源、历史、文化、习俗以及庆祝国庆的意义等,让学生回忆国庆节举办的重大活动及全国人民的积极态度。以此初步认识国家的象征,了解国旗、国歌、国徽的来历及其代表的意义。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利于开展情感教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充分 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品质教育要渗透进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强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品质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例如,在《我们小点声》教学中,说话声音的大小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越是小事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和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两个课前的教室场景:一个是乱哄哄的教室,一个是学生安静学习的教室,让学生回答更喜欢哪个教室的环境。所有同学都选择那个安静的教室,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打扰。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说话声音的大小是由具体的情境决定的。像遇到岁数大的爷爷奶奶,说话的时候就要大声一点;而在图书馆的时候,说话就要小声一点,以免影响别人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品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一件件实际的小事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课内延伸到课外
  品德课程教学的“课外延伸”,可以使品德教育流程或明或隐地贯穿于学生课内外的所有生活领域。其一,借助课后延伸能够把课程带出课堂,融入学生的全部生活,全天候、全方位地對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其二,课后延伸是建构课堂生活和课外生活之间良性生态关系的“套环”,是促进课内课外生活和谐一体的“催化剂”。其三,借助课后延伸,旨在为儿童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使之由课内生活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和品质教育不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教师要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延伸,让学生的情感与品质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我们不乱扔》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留心观察上下学途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所有学生对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行为都不满,教师要结合教材让学生对这件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乱扔垃圾肯定是不对的,即便不是公共场所,在自己家里也要保持环境卫生。教育学生遇到乱扔垃圾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帮助他人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或者要身体力行将散落的废弃物扔到垃圾箱,从小事做起,践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只要我们做个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心人,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亲历各种道德现象,用心灵的触角去细心体验,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定会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金美.善用微课,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