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19-0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同时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于能力、情感、社会交往的发展都有帮助。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脑、智能手机、游戏机和各种遥控玩具等高科技产物走进了家家户户,使现代的孩子们钟情于这些新奇的高科技电子玩具,很少参加有益的户外游戏活动。而在我们那遥远的童年美好回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空地上、院子里玩踢毽子、跳房子、抓子、跳皮筋的游戏。但这些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却渐渐地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氣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和娱乐性强、材料简便、随处取材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并且不受人数、场地、环境的限制,有很强的随机性等特点……另外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还有助于促进幼儿在社会性、体能、语言等多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能力的人才,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所谓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它社会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性,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没有社交的能力及与人协作的精神,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就是不全面的。我国学前教育专家卢乐山曾说:“儿童从自我中心过渡到做一个社会的人,重要的变化在游戏之中。”可见,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属于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因为它易学、易会、易传、及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等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民间游戏在经过漫长的时间隧道以后,它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同时它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游戏中也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这些都会时时出现在孩子的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加强了规则意识、培养了团结协助的精神、促进幼儿对话、协商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对幼儿发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可见也把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放在了首位。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够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培养快乐的情感。民间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等特点,它的内容一般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同时还配有节奏明快、郎郎上口的儿歌、绕口令等,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民间体育游戏普遍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幼儿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民间游戏有助于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中提出:“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现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各类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皮亚杰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而许多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如:丢手绢、切西瓜、贴烧饼、猫抓老鼠等。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从而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三、民间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助的精神。
  同龄孩子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民间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是很生动、广泛的。在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扮演角色,角色中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习惯,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些好的品质,如团结友爱、协调合作、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等。如我们经常和孩子开展的游戏“抬轿子”竞赛活动,需要两个人用手搭一座轿子,另一个人就坐在轿子上,然后走到终点,孩子们知道要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有所发展,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由此可见,民间游戏活动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在运动比赛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做人做事的美德、合作、牺牲、互助都是可以在团体中养成。”
  四、民间游戏给予幼儿对话、协商的机会,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一)人际交往中也提到“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由此可见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首先,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等,两人边念儿歌边游戏,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其次,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这就需要他们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的:“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儿童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五、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在家庭里,家长怀著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极强的优点和发展空间,应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那么如何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的活动互相融合,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施:
  1.在体育活动中结合练习幼儿的基本动作,安排相应的民间游戏进行复习巩固,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锻炼技能,发展动作。这时游戏内容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选择,如小班幼儿应选择游戏内容较简单或有辅助玩具的游戏(如捉迷藏、吹泡泡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愿望。而中、大班幼儿就应选择活动量较大、内容较有竞争性的游戏(如金锁银锁、切西瓜、老鹰捉小鸡、我们都是木头人等)。
  2.在户外小型分散游戏中的选用。户外小型分散活动一般以玩运动器械、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这其间,一般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是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例如,“滚铁圈”、“踩高跷”、“踢毽子”、“跳房子”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
   3.把民间游戏安排在室内的活动区角自选游戏中。如在益智区中投放“抓子”、“挑棍”、“翻绳”等,可以丰富幼儿区角游戏的内容。
   4.利用零散的间隙时间做民间游戏。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活动间隔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转拉线陀螺”、“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各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民间游戏弘扬了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快乐,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得民间游戏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财产可以得以延续,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