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创新”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数学作业更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微创新作业中思维得到启迪、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笔者在学科融合,多维度设计数学作业方面做了如下微创新尝试。
  关键词:“微创新”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一、融“语文学科元素”于数学作业
  1.知识阅读型作业
  数学阅读和一般阅读一样,是对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材料感知、理解和记忆的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数学阅读又具有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这些内容同样需要经过认真阅读才能理解,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学会数学阅读。阅读的素材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数学史料、数学小故事等。
  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要求。我通常的预习阅读会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基本步骤提出如下预习要求:①教材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实际问题,你是怎么想的?②教材中的解決方法是什么,你自己的方法有何不同?③教材中的解决方案是否合理,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预习、去阅读、去理解。通过预习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课前更加准确地把握学情,了解哪些知识点孩子们通过自学已经掌握?哪些地方孩子们还有困惑?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史料和小故事阅读,则是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更加丰富的背景知识,以促进学生对当堂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数与形》时,结合图形规律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了解从“勾股定理到费马大定理”,从而知道勾股定理的来历和发展。通过阅读数学史料还能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数学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2.数学日记型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我尝试把语文中的写日记,用到数学教学中来。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收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应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并应用它。通过写数学日记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五年级的周圣涵同学在一篇数学周记中这样写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外公要带我去水族馆买金鱼,碰巧今天有两家水族馆推出优惠政策。第一家:“大金鱼4元一条,小金鱼1.8元一条。”第二家:“大金鱼5元一条,小金鱼2元一条,买3条大的赠送2条小的。”外公打算买6条大的和6条小的,到底到哪一家买更划算呢?我想了想、算了算,①号方案是到第一家买,要花的钱是:6×4+6×1.8=34.8(元);②号方案是到第二家买,要花的钱是:6×5+2×2=34(元)。这样一对比②号方案要便宜一些。这时我又灵机一动,如果分开买,会不会更便宜呢?我又想到了③号方案:到第二家买6条大的,会得到6大4小,再到第一家补买2条小的,只需花的钱是:6×5+2×1.8=33.6(元),原来③号方案最省钱。通过买金鱼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学好数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益处,让人变得聪明能干!
  数学日记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由于写数学日记比较费时,我提倡学生写数学周记。
  3.口头交流型作业。
  口头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具有一定目的指向性,用口头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作业。口头作业不但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作业的设计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如当学生学完100以内数的认识后,教师可布置“猜数”这一口头作业。在家里与家长或同伴玩一玩猜数游戏。如“99,我是一个两位数,我的十位和个位相同,猜猜我是谁?接着说,我是最大的两位数,现在你知道我是谁了吗?……”学生好强的心理驱动着学生完成这样的口头作业,也使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的猜数游戏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悦。
  二、融“美术学科元素”于数学作业
  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将数学与美术相联系有助于凸显数学的艺术性。苏霍姆林斯基语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还设计了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后,考虑到一年级孩子年龄还小,他们平时大都喜欢画画,因此上完这节课之后,我就决定留一份特别的作业。让他们通过画、印、描、折,体验“面在体上”;再让学生把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组合,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这样既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绘画和拼图时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使外部的操作内化为智力的内部认知,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外部的物质操作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进而认知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融“科学学科元素”于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给人以抽象的印象,同时也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而对于科学学科来说,体现了生活的奥妙,对学生极具吸引力。我们将两种不同的课程在作业设计时巧妙融合,可以发挥互补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时,教学内容抽象,只凭上课时间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我结合科学教材中“认识量筒”一课,课后让学生观察量筒、认识量筒,并且学会如何正确读取量筒上的数据;体验50mL、100mL、500mL的液体大约是多少;利用量筒,动手操作,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关系。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增加了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融学科元素于数学作业微创新设计,不但不会使学生感觉数学枯燥,反而觉得学数学促其聪明、生智慧。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大胆创新,在作业设计上肯下工夫,定能促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无穷乐趣,从而将新知识再一次健康地消化,更加牢固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大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