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分析了农田整治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得出农田整治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因而分析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观因素对农田整治十分重要。进一步分析农民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自身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农田整治的影响较大。因此,今后要从了解农民需求和加强宣传2个方面着手,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农田整治工作中。
  关键词:基本农田整治;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010-2
  1 引言
  长期以来,在基本农田整治工作中,往往遵循长官意志或者专家至上管理的模式,而忽略了农民在政策中的主体地位,未将农民对于主动参与的意愿纳入考虑范围,使得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诉求。这恰恰失去了落实惠农政策的关键。这项工作是使农民了解并掌握惠农政策的目的、意义、内容细则,从而配合政策的实施对自己的生产生活有所调整,真正起到惠农助农扶农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实施基本农田整治这项利国利民政策,需要将农民的主观意愿置于重要位置,引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使基本农田整治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2 基本农田整治农民参与利益分析
  基本农田整治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即农民,农民与农田整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首先,农民对基本农田整治带来的经济利益尤其关注,包括土地平整效益、农田水利和道路工程建设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或降低耕作成本。其次,农民非常重视生态效益,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构建,希望通过基本农田整治,获得“看得见、摸得着”并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效益。再次,农民十分关心农田整治的社会效益,希望通过参与农田整治,获得社会尊重和社会地位,从而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体现社会和谐发展和公平公正。
  由以上利益驱动分析可知,农民与农田整治的效益关系密切,是最愿意参与到农田整治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主体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客观分析农民参与的主观因素,从而剖析其参与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制定农田整治农民参与政策提供参考借鉴。
  3 农民参与主观因素影响分析
  3.1 农民对基本农田整治的认知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受教育水平对于其认知基本农田整治的影响较大。其原因在于,文化程度越高,农民对基本农田及其整治的认知度越高,并且更乐于接受新知识、新政策。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则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现状,对于接受新政策还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其次,农户的经济水平,对于其认识基本农田整治有较大影响。经济基础处于中间层次的农户对于基本农田整治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期待,贫困群体普遍呈现老龄化,对于投资建设项目追求较低,同时,富足群体均非以基本农田营生,偏向于关注经济作物的市场行情。再次,男性对基本农田整治的认知比例大于女性,其原因在于男性对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关注较高。
  除了以上主要影响因素以外,还有兼业程度、家庭务农人口比重、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子女受教育情况等因素。兼业程度越高,往往农业都处于副职业地位,其对基本农田整治的了解和意愿便会越低。家庭务农人口比重越大、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大,对于基本农田整治的认知度越高,其原因在于务农人口比重和农业收入比重较大时,农业在家庭中地位较高,家庭对农田依赖程度较大,则农民对于农业政策关注程度更高。而同等条件下,子女受教育情况则会反映在其对父母反向作用上,子女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对于基本农田整治的了解高于一般家庭。
  总体来看,农民对于基本农田整治认知程度受自身条件影响较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基本农田整治认知度高的农民,对于基本农田整治政策的优越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于参与基本农田整治的意愿愈强烈。这不仅表明了政策宣传的重要性,更凸显出基本农田整治惠农、惠民的本质,只有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才能确保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得到落实,切实做到群众自愿参与整治、积极参与整治,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基本农田整治带来的优惠。
  3.2 心理因素 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由于历史、环境和习惯等原因,一方面,农民寄希望于新政策能够给自身带来切实利益,政策执行能达到政府宣传活动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一从、一逆、三怕、四看四不看”的复杂心理。长久以来,作为承担着新农村建设任务的主体,农民对于惠农政策保持着较强的敏感度。近年来,国家实施的诸如税收政策、用水用电政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政策的实施的确使农民受益良多。但农民群体中,也有一些人对于效果不能够立竿见影、建设周期较长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持观望心理,极少数农民偏激的存在逆反心理也时有发生,由于农民受限于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理解程度不深,因此存在了“看明不看暗,看近不看远”的心理。农民习惯于关注基本农田整治明面上所带来的变化,而忽略了基本农田整治所带来的对于基本农田项目的改进和惠及后代生活的便利,他们对于近期能够带来的实际利益较为看重,而对于长期建设的基本农田整治缺乏从长远角度看待的眼光。以上种种心理因素,均会对基本农田整治的实施造成阻力,并且对农民参与基本農田整治的意愿推动均呈现负面效果。
  而在农民群体中最普遍存在、作用最广的心理状态则是从众心理,农民在接收和利用信息时,会格外在乎身边熟悉的人的态度和结果,并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从众心理本身便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尤其在辨识能力较弱的农民群体中更容易发挥作用,从而产生“随大流”的现象。从众心理的存在对于农民参与基本农田整治的意愿利弊皆有,一种情况是消极的从众,此种情况下,农民害怕枪打出头鸟,认为风险应当一起承担,从而在等待中消磨了时间,错过了发展的好时机;另一种情况是积极的从众,在面对大方针、好政策的情况下,有利于带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舆论氛围。针对基本农田整治项目,需要充分引导、利用农民群体中存在的从众心理,将基本农田整治的优越性充分表达,让先进的那部分人带动整个集体参与进来。
  4 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对农民参与基本农田整治意愿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2类影响因素对主观方面方面产生作用。因此,调动农民农田整治参与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从农民需求着手,充分了解农民参与农田整治的真实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从而让其在农田整治农民参与中发挥影响力;二是从提高农民对于基本农田整治政策的认识程度考虑,受教育程度基本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加大对于基本农田整治政策的宣传讲解,消除农民心中的疑虑和困惑,从而更好地引导其参与到农田整治中来。
  参考文献
  [1]叶敬忠.谨防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失语[N].中国青年报,2006-12-22.
  [2]马文博.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57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5):97-102.
  [3]袁浩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利益博弈分析[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4]李晓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几点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2012,29(6): 22-24.
  [5]许霞.我国惠农政策执行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1.
  [6]王艳丽.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机制的完善[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7]田北海,王彩云.民心从何而来?——农民对基层自治组织信任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观察,2017,(1): 67-81.
  [8]张群.立法听证:公民参与立法的途径//蔡定剑,编.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