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岛大学武术专项学生技术水平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的作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却有很多因素制约学生掌握武术的技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提高专项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专项优势。
  关键词:武术  技术水平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b)-0202-02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农耕和娱乐活动,经历各朝各代的不断发展与改进,逐步形成了具有各种特色风格的武术流派。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体育发展迅速,更是把武术列为了达标考核科目,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成立了武术协会,多样的武术比赛也在学校里开展起来[1]。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术动作时,会有多种影响因素制约武术技术的提高,内因包括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专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外因包括武术教学模式以及武术考核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8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和查阅了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有关制约武术技术和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方面的论文,并在此基础上收集与本探究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1.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論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查阅文献并咨询相关教授,设计《武术技术水平的制约因素》调查问卷。以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回收。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4份,回收率为92.5%,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为90%,调查问卷满足调查研究的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问卷调查,根据武术专项学生反映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是不同的,数据表明有33.3%的同学对武术表示喜欢,有38.9%的同学表示对武术的喜爱程度一般,有27.8%的同学表示不喜欢武术。武术专项学生的成绩情况与他们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呈正相关,喜欢武术的学生成绩优秀率达到了52.5%,对武术表示喜爱程度一般的学生成绩优秀率为7.1%,而对武术表示不喜欢的学生成绩优秀率为0,只达到了良好和及格水平。从而表明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制约着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文献发现,并不是只有武术技术水平受到学生喜爱程度的影响,在吴海滨撰写的《制约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篮球技术提高的因素分析》一文中,同样出现由于学生对篮球的喜爱程度低,造成了女生篮球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的现象[2]。
  2.2 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专项
  通过调查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专项可以发现,武术专项72名学生中有56名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专项和大学所学武术专项截然不同,其中有17%的学生高中时期专项为篮球,11%的学生高中时期专项为排球,11%的学生高中时期专项为乒乓球,17%的学生高中时期专项为田径,22%的学生高中时期的专项为体操,22%的学生高中时期专项为武术套路。根据任课老师反映,高中选项为武术套路和体操的学生,在学习武术时比其它专项的同学更容易掌握武术动作,这是由于体操和武术对身体的素质要求是基本相同的,武术动作和体操动作也有相同之处,而高中时期所练专项为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的学生在步入青岛大学体育学院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武术,没有任何基本功,所以导致学习武术动作不规范,技术动作易变形,从而影响了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数据分析发现高中时期学习武术专项的学生武术成绩优秀率达到了100%,学习体操专项的学生优秀率也达到了25%。而其他专项的学生成绩只能达到良好和及格水平。
  2.3 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3]。学习武术,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习武术中不仅要有速度、力量,更要有一定的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通过对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身体素质中哪项素质出色的调查,得知在72名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中,有88.9%的学生力量素质比较出色;有50%的学生速度素质比较出色;有77.8%的学生耐力素质比较出色;有61.1%的学生灵敏素质比较出色;有61.1%的学生柔韧素质比较出色。全面的身体素质是学习武术运动的基础,在学习武术过程中,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武术技术动作,就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身体素质,然而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在张国民撰写的《体操运动中专项身体素质对体操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4]和孙秀芳、高岚]撰写的《体育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对体操运动水平的影响》[5]这两篇文章中,都指出身体素质是制约体操技术水平提高的至关因素,建议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2.4 学生的心理素质
  武术套路运动中有一些跳跃和翻腾动作,是武术的难度动作。高质量的完成武术难度动作必须在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训练难度动作时,会出现兴奋、紧张、害怕、消极、焦虑等一系列不同的心理现象[6]。通过对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在训练难度动作时心理现象的统计,得出学生在练习难度动作时,有38.9%的学生具有兴奋的心理现象,61.1%会出现紧张的心理现象,44.4%的学生出现恐惧的心理现象,38.9%的学生会出现消极的心理现象,33.3%的学生会出现焦虑的心理现象。数据表明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具有“兴奋”这种良好的心理现象,而其他学生训练出现的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在训练时的积极性,制约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
  2.5 教学模式
  通过对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认知情况的调查发现有75%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导致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武术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
  2.6 武术考核方法
  通过学生对武术考核方法公平性的调查发现58%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武术考核方法是不公平的。武术专项学生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导致武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用统一的武术考核办法对全体同学进行考核是不合理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由以上各项调查可以得知,有若干因素制约着学生武术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自身内部因素而言,对武术的喜爱程度越高,其掌握高水平武术专项技术的渴望度也越高,进而提高武术技术水平的可能性越大;高中时期所学体育专项是制约学生武术技术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更好的学生更可能掌握更高的武术技术水平;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与其武术技術水平呈正比。除了学生自身内部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教学模式的陈旧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武术的期待值,严重制约着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武术考核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使武术专项学生技术水平停滞不前。
  3.2 建议
  3.2.1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武术可以修身、立德、锻炼人的意志力。可以通过举办有关武术的文化活动,播放武术比赛视频,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武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喜欢武术。
  3.2.2 注重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武术套路是由一个个的武术基本功构成的,所以要想提高武术技术水平,首先得苦练武术基本功,打好基础。学习武术基本功是发展武术素质的最有效方法,是学习成套武术套路的必要条件,是能够延长武术学习寿命防止运动损伤的最有效的方法。
  3.2.3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练习武术动作的基础。体育学院武术专项的学生每周都要锻炼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只有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才能提高武术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从而提高武术技术水平。
  3.2.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武术运动要求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必须过硬,只有在心理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地调动心理系统去积极应对激烈的竞技活动,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调整学生心态,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2.5 改良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改良武术课堂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例如在基本功的教学上增加游戏项目,让学生观看专业武术的比赛视频等。
  重新修改武术的考核标准,根据学生不同技术水平,制定考核要达到的目标,武术考核更加公平,从而间接的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吴海滨.制约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篮球技术提高的因素分析——以山东省某二本院校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4):139-141.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张国民.体操运动中专项身体素质对体操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93-94.
  [5] 孙秀芳,高岚.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对体操运动水平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报,2005,39(8):122-124.
  [6] 王静.浅谈心里障碍与武术套路技术水平的关系[J].体育科研,1993(3):25-27,38.
  [7] 曾子明.浅论武术基本功训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2):76-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