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素质教育和中国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大山依然存在,大部分学生依旧把时间投入到文化课中。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科技设备对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大,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正面临着身体体质下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等种种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体育教学急需找到体现新课程改革和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列出现在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改善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最后表明体验式教学拓展训练加入体育课的设想。本文介绍了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拓展训练以及体验式教学拓展训练的优势有哪些,介绍了拓展训练怎样更好地向中小学体育游戏转变,并以击拍颠球作为示例进行详细的讲解。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教学  改革  新视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076-02
  素质教育30多年的发展十分缓慢,罪魁祸首就是“中国式应试教育”的存在。虽然,素质教育的发展缓慢,但是还是有进步的,最近几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出现,成为弥补学校教育弊端的新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射了新鲜血液,体育教学也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素质教育更好的服务。
  1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新课程改革失败,体育教学目标达成度低
  中国应试教育让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目标望而却步,虽然都知道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对学校的评价还是停留在对学生升学率的评价,追求学生的升学率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为了升入好的学校不得减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
  1.2 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学校开展的篮球、足球、排球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成为形式,体育教师满腔热血的教学,学生不能认真全身心的投入,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传统体育课趣味性低
  体育游戏还是局限在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鱼网抓鱼。并且体育课趣味性低下,体育教师为了教授体育项目技术而开展体育课,忽略学生心理的培养,学生难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  解决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
  2.1 体育教学思想的改变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清晨学生经过体育锻炼后,学生学习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体育锻炼根本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通过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具有更好的体格,以更加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得到提高的同时,又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目的,可见思想的改变可以得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2 以学生为主,增加体育课趣味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加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学生无需按传统的高矮个子等规定站队,自由结合,教师短暂介绍本节课教学目标以及操作方法,更多的時间需要学生自己参与活动练习中。体育教师把控学生不要做太危险的动作,学生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发学生发放式思维。体育教学加入趣味游戏,去除传统体育游戏,加入体验式游戏。
  3  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拓展训练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体验式学习的意义,因此,现在的拓展训练风靡全国。拓展训练的目标是“从做中学”,受训人员经过体验—分享—共识—行动这样一条完整的学习链,最终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培训师通过引导、布课设置情境,整个过程都是在受训人员的摸索中进行的,最后,通过培训师和受训人员的分享,使受训人员获得不同方面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不是书本上的间接教育,而是受训人员身临其境的直接教育,受训人员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下面对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的优势进行简单介绍。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拓展训练教师设置情境,讲解简单的规则限制,提供需要的必须器材,教师只做简单的引导。学生带着“大脑”参与到游戏中间,在团队中,每名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价值所在,既锻炼到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建立了集体主义精神。
  3.2 体验式拓展训练项目选择贴近生活、更加节约
  拓展训练器材来源于生活,更加接近生活,节约了学校不必要的消费,一包扑克牌就可以玩出花样,绳结游戏和几根木棍就可以拉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关于球类的游戏也有很多,加强大脑开发的同时,不忘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3.3 锻炼学生合理分配人员,激发学生参与度
  学生是整场活动的主体,要想顺利的完成活动,人员配合必不可少,面对混乱、不同意见的群体,怎么最后得出一致的意见,学生必须学会统筹规划能力。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对团队成功的价值,教师积极引导,每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4 学生得到快乐的同时,受益终身
  拓展训练在活动中充满竞争、帮助、快乐的同时,解决了复杂的事情。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亲身体验给予大脑深皮层极大的刺激,学生更容易记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面对类似事情,就会不慌不忙有顺序的解决问题。
  4  拓展训练向中小学体育游戏的转变   4.1 体育游戏项目的选取
  体育课最大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虽然,拓展训练不像田径课、篮球等项目课程,学生身体活动比较多,但是拓展训练中也有奔跑、跳跃的游戏,只要游戏的选择上注意有益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4.2 器材从无到有
  体育教学事业逐渐受到重视,每个学校受到的重视情况不同,在没有拓展训练器材的状况下,带领学生制作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拓展训练“取长补短”所需要的木棒、绳子,这些东西都很容易弄到。另外,游戏的选择围绕自己现有硬件器材展开,资金充足可以购买拓展训练器材。
  4.3 拓展训练成立队伍到体育游戏成立队伍
  了解拓展训练的人士都知道,开始拓展训练之前先成立队伍,起队名、队训、队歌等,而且一队人数在10~20人不等,人数越多完成项目的难度就越大,需要队员之间更加默契的配合,完成项目需要的时间越长。中小学生体育课一节课只有45min左右,而且一周3节课左右,每天都做游戏不现实。面对课时少、时长短的情况,增加组数,减少每组学生的人数,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沟通,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选择难度适宜的游戏。
  4.4 拓展训练分享到体育游戏日记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反思、交流,课后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引导学生把感受写成日记,对自己游戏中的表现、队员之间怎么样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以及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进行反思,体育教师收集学生的反思,并作总结。
  5  网球游戏体验式体育教学案例
  5.1 项目步骤
  (1)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2)学生自己制作器材:教师分发长度相同的绳子,每组4条绳子,教师教授绳结,学生将绳子绑在网球拍上;(3)4人将绳子拉直,将网球颠起来,至少30cm高;(4)比个数,个数最多的小组为胜利组;(5)每组练习15min,比赛1次;(6)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7)学生改变比赛战术,继续比赛;(8)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合理安排比赛开始时间。
  5.2 注意事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体验,体育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外,不过多地干预学生之间的讨论。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教项目,还通过项目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颠球的多少不是根本,而是学生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学到了什么。
  (2)学习链中的步骤都不可以省略,体验—分享—共识—行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合理地安排教学进程。
  5.3 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绳结,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现在学生除了系鞋带,其他的绳结知识非常缺乏,绳结在危险救助过程中非常实用。另外,绳结是精细活动,可以练习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2)懂得团结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已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现在独生子女特别多,孩子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相处,大脑中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上的“1+1>2”,对团结意识没有深刻的概念。4人如果不能完美配合,網球是不可能颠起来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心中对团结意识就有了“立体化”的印象。
  5.4 击拍颠球与传统网球游戏的优势
  (1)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的讨论使得整堂教学效果比较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
  (2)学生的参与度提高。
  传统体育课中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度非常低,团体意识比较差,体质差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而体验式教学游戏4人一组,相互研究、相互讨论,最后得出每人一个方向,谁不用力,拍面就会向那个方向倾斜,从而使得垫球平稳,有时候教师过多的讲解不如学生之间的动手动脑。
  6  结论
  6.1 体验式游戏有助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
  学习击拍颠球等体验式游戏,师生之间多了沟通,体育教师把自主权交于学生,学生本应该追求自由的心得到满足,学生把自己的心扉向体育教师打开,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6.2 体验式游戏的可行性大
  体验式拓展训练已是非常成熟的培训模式,我们可以汲取拓展训练的营养,适当结合学校教育的局限,寻找出适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体育游戏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赵宁.素质拓展与高校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28.
  [3] 徐朝晖,张洁.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71-75.
  [4] 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毛振明,王长权.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