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动解剖学课程中运动解剖学实验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具有知识结构复杂、知识要点繁多的特点,同时对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技能培养的同步发展,关系到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本文从运动解剖学实验实践目标出发,分析当前运动解剖学实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取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  实验  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066-02
  1  传统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脱离实践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院校设立的基础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当前大部分体育院校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即在理论教学课堂中采取集中式的大班授课,理论课教学完成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割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虽然有利于课堂环节的控制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但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动性。
  运动解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和体育运动的关联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能够在实践环节中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多采取挂图、文字描述等方式对人体的骨骼、关节、心血管、神经系统、内脏等形态结构进行讲授,而在实践环节中则再通过人体结构模型来强化学生的认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教学结束后,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报告,并未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2 实验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
  从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虽然肯定了实验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限于多种因素,只有部分教师有效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挂图、模型展示、影音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在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数据库管理、FLASH动画制作等方面仅有少部分教师能够胜任。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成为课堂中时常出现的现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和工具的熟知度不高,便无法利用这些工具开展更高效的教学工作,也难以在实验教学中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其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年龄越大的教师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少,更愿意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和看法相对保守,并且很多中老年老师表示并不能迅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1.3 实验教学硬件条件不完备
  在硬件支持条件方面,经费的投入和具体分配方式是影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实验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与实验教学效率密切相关。但是当前大部分体育院校的实验教学外部支持环境,特别是实验教学设置和工具不足,一方面是学校对实验教学投入资金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投入的不平衡问题,很多学校建设了运动解剖学实验室,但是配套的实验设施和工具数量十分有限,这给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为了数据更加的全面,笔者通过访问了解到有一些体育院校虽然设有人体骨骼、关节、心血管、神经系统的仿真模型, 却被放置到学校的库房中,还有一些学校的只是空有实验设备却从未开展过相关课程,实验课程处于空缺状态。实验器材和设备对于实验教学的发展是基本条件,缺乏这些基本条件来讨论实验教学在中学的发展是不切实际与毫无意义的。此外,体育院校对运动解剖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优秀师资力量短缺等都造成了学生对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不高。
  2  优化对策
  2.1 根据运动解剖学教育目标确定实验教学模式
  运动解剖学课程涉及众多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包含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对课程体的选择要求也是不同的。运动解剖学教学目标中设置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其中,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教学过程。阶段性目标从“观察与实验”、“实际操作”、“知识拓展”等方面分别提出要求,将运动解剖学实验与不同教学目标有效的融合起来,如在2对脑神经的认知实验中,实验过程中应用影音媒体,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多项感官体验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实验教学目标为知识性的记忆要求,可以通过板书、挂图、投影等分析讲解方式,优势在于能够更清晰、准确的展示知识内容,便于识记。而教学目标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体验,则可以采取多种媒体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心理体验。
  2.2 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实验方式
  教学对象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对象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情况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关注教学实践与教学对象的契合度。为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抽象、具有挑战性的理论和知识。运动解剖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制约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选择最能够准确、形象展示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技术,才能最终实现预设的教学效果。运动解剖学教学目标中强调学生对人体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的认知和掌握。教师在选择具体的实验方式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应的教学内容及特征。运动解剖学作为一项综合性学科,利用实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与动脑参与到教学中。还应注意的是,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合理、正确的使用实验工具。
  2.3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
  教学实验器材和工具的运用与实验教学效果直接相关,因此应结合所具备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经济情况、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实验工具,既能够提升实验教学产生的作用,也能够降低教学实验闲置、浪费所产生的成本代价,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实验教学环的境建设,给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固的基础和条件。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目的是紧随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步伐,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运动解剖学理论体系中包括一些十分晦涩、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内容,加之体育专业学生课程学习和训练压力较大,使得学生在接受和理解方面面临的较大的困难。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思路,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原色,以交相辉映、丰富多彩的形势来给学生多感官的体验,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的条件限制弊端。
  3  结语
  本文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调查和走访找到当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实践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方案。研究表明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根据运动解剖学教育目标确定实验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实验方式,充分发挥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积极性的提成,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从而显著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志君,王明堂,张常玲.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性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57.
  [2] 乔玉成,卢向阳,张红娟,等.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118-120.
  [3] 董敏辉,闫红光,张海平,等.对体育教育系学生运动解剖学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的探讨[J].沈阳體育学院学报,2001(2):7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