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风后伴随尿失禁的患者虽然症状、程度不同,但几乎存在于大部分患者当中。美国泌尿协会临床症状量表和尿失禁程度分级评价表是目前比较先进的评价尿失禁症状和程度的评定方案。通过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进展,可以为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治疗取穴提供理论依据,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本病的治愈率。
  [關键词]针刺;中风;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025—02
  1 中风的研究
  1.1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中风是一种以晕倒,无意识,半身,眯眼和不利语言为特征的疾病。轻度人员不会晕倒,只能看到偏瘫和歪眼的症状。在病因学方面,我意识到感受到邪恶,生气和愤怒可以诱发疾病。如古代文献中“灵枢刺节真邪”中认为:虚邪偏中或留止于人体的一侧,如邪气深入,内犯荣卫,使荣卫渐渐衰弱,则真气离去,邪气独留,就会形成为半身不遂症。如果邪气侵入得轻浅,就造成半身偏痛。《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亦有:人体的阳气,由于情绪激怒就会引起有形的血液和无形的阳气过多地升到头面、脑的部位,这种病理状态叫做形气绝,或叫做厥逆。因此形成脑充血。脑充血严重有两种临床表现:一种有伤于脏,见昏迷、不省人事;另一种是有伤于筋。筋是运动系统,受损伤则出现瘫痪,表现为肌肉弛缓、瘫纵,不能随意运动,也可表现为半身出汗,久则形成肌肉萎缩、感觉和运动障碍的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之候,这种病叫“薄厥”病。《素问调经论》中亦指出:“血与气,其势甚盛,走于头、面、脑,即为‘大厥’病。若气体回返于下即重生,无返于下即死去。”在内伤的极端损害基础之上,疾病是由工作劳累和缺乏休息,情绪激动,饮酒或进食外源性食物引发的。内脏之阴阳失去血液、气体、肝脏相互调整,内风、有形之痰、无形之痰、肝中实火及虚火透过经脉,使脑壳昏蒙,即发生突然昏倒等诸症。其发病机理为阴阳紊乱,气血失衡,与心脑和肝肾密切相关。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败为是主要致病原因,风,痰,火,气,瘀为致病之标,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1.2 中风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中医中风相当于西医急性脑血管病,包括CI,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CI是指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并发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该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相应的部位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试验因脑血管病高发病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而选取CI患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逐渐增大、人口老龄化加速情况愈加严重,中风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近20年的研究热点。CI的发病位于大脑,手足三阳经与阳脉之海“督脉”共同汇聚于大脑。若内伤七情之邪或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首先伤及肌表,极易留滞留瘀、极易累积形成有形之邪,邪气易人却难出,邪疾逐渐入里,停滞于脉络之中。日积月累,邪疾由气入血,成瘀为滞。现代医学指出:CI的发病机制首要因素即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结合中医理论中提出的脉络—血管系统和血络—微循环系统,可以认为CI的发生率与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即存在脑络瘀滞。
  2 尿失禁的临床治疗研究
  2.1 尿失禁的中医治疗
  根据文献报道,针灸对尿失禁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脑卒中后功能性尿失禁疗效较好。轻度紧张性尿失禁有很好的疗效;严重紧张性尿失禁患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针灸对中风后尿失禁和尿潴留有很好的疗效。蒋美荣[3]采用深刺八醪穴结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急性尿失禁患者。同时对所选患者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施以针刺治疗配合药物组总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仅仅使用药物组患者。王子辰[4]等人用芒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盆底肌肉康复理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沈氏芒针针刺次醪穴,针刺得气后使用手法加强刺激,结果显示沈氏芒针对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牟开今,郑鹏等[s]等人采用运动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并选取了百会和四神聪、腹部气海,关元,双侧肢体三阴交,肾俞。治疗前后进行1h尿垫试验,结果显示运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结果显著,有效率为95%。
  2.2 尿失禁的西医治疗
  目前,西药治疗尿失禁的主要依据是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导尿治疗。基于药物副作用大的问题,临床中使用较少,导尿治疗易引发尿路感染,几乎每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泌尿系统感染病史。
  2.2.1 药物治疗
  目前主要分为四类:
  (1)增强逼尿肌收缩类药物,如乙酰胆碱;
  (2)抑制逼尿肌收缩类药物,如阿托品等;
  (3)增强膀胱颈和尿道收缩力类药物,如麻黄碱;
  (4)抑制膀胱颈和尿道收缩类药物,如苯氧苄胺;
  2.2.2 康复治疗及其他方法治疗
  杨玉峰等在525例患者中选择了105例尿失禁患者。选用先进的导管插入术、留置导尿术、引发排尿和膀胱松弛药物治疗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0%。出院时尿失禁患者仅25例,占4.8%。同时得出结论认为间断导尿对排空膀胱、降低残余尿量、减轻膀胱过度膨胀、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有很好疗效。李晓宁等[7]等采用重建神经功能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通过体腔(阴道或肛门)电极探头,利用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原理,捕获并测量盆底肌群EMG值,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尿失禁确定盆底肌肉运动治疗模式。23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接受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肌电值,尿失禁等级和频率的变化。薛琴(8]等人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周期4周,治疗前后,尿失禁的次数,排尿次数和每位患者的尿量显着改善。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明显。
  3 讨论
  本篇主要通过探讨中风疾病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发病机制,排尿原理以及尿失禁的发病机制,中风后尿失禁的中、西医理论、病因病机,常规穴位的选穴依据。中医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疗效,体现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何广新.现代中风针灸康复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2.
  [2]吕晶.脑梗死(中风)中医“肝肾阴虚,脑络瘀滞”病机理论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5(2):169.
  [3]蒋美荣.深刺八醪穴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9(4):7—8.
  [4]王子臣,杨晓峰,左晓玲,陈帅,张丽玲,李青,张冰,郭顺利,吕海兵.沈氏芒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2019(1):34—35
  [5]牟开今,郑鹏,田雪秋,徐晓红.60例运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8(16):168—169.
  [6]杨玉峰,李玉岭.脑卒中后尿失禁105例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3):420.
  [7]李晓宁,魏东,李力,万琪,田英然.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06—907.
  [8]薛琴.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常州实用医学,2008(5):291—2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