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向儿童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直以来我都认可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比成人陪伴孩子或者是给孩子提供若干玩具的质量要高很多,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毫不犹豫地生了二胎。在我的计划中,二胎的教育有一大部分会在和老大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学习和锻炼,也会在这样的相濡以沫中,使孩子们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加浓厚。实践证明,确实是这样的,儿童更加了解儿童,我要向儿童致敬,向儿童学习。
  在一次洗澡中,花花(二胎:一岁8个月)不想洗头发,我用大人的威力强迫她躺在我的胳膊上,一只手支起脑袋,一只手给她洗头发,但是她动来动去,大声哭喊。她的行为强烈地刺激了我的神经,我很严厉地说:“不行,必须洗。”并且对她的“压迫”又加大了砝码,孩子更加用力反抗,更加大声地哭,这时在一旁洗澡的臭臭(老大,6岁半),温柔地摸着花花的头发,说:“不哭啊,你看,哥哥给你挠痒痒,这边挠一挠,那边挠一挠,画个小圈圈,画个小草莓,哇!‘牛牛’都洗掉了。”没想到在哥哥温柔地引导下,花花不哭了,神情专注地感受着哥哥在她头发上做的游戏,但在用水冲洗发水的时候,她又开始使劲地挣扎,快洗完的时候,她边哭边叫:“妈妈,我耳朵疼!”我吓了一跳,问:“是不是耳朵进水了?”她说:“是!”我一下着了慌,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就因为游泳耳朵进水,家长不知道,最后引起了中耳炎。我一边生气地埋怨她“告你不要动,你偏要动来动去,看进水了吧”,一边拿毛巾给她擦干净头发。然后问她:“你哪只耳朵疼?”她指了指右耳朵。我烦躁地说:“你脑袋偏向这边,使劲跳,快跳!”我紧张的神情和语调,似乎让孩子感到很害怕,她刚开始还配合地跳了几下,然后就大喊“疼,耳朵疼”,再也不跳了,并开始大声哭喊。我索性把她抱起来,头朝右摁住,然后我使劲跳。花花不停地挣扎着、尖叫着,嗓子已经哭哑了。事后分析,她当时主要是害怕,其次是头震动得不舒服。我一会儿停下来问一问她还疼不疼。花花哭着说“还疼”,我说:“这可怎么办呀,去医院吧。”臭臭穿好衣服过来说:“花花,我们像小兔子一样跳,脑袋这样。”只见臭臭脑袋左偏一下,右偏一下,为花花做示范。花花破涕为笑,和臭臭一起学小兔子跳,脑袋也是左偏一下,右偏一下,兄妹俩高兴地跳着。我就像一个失败者,静静地呆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的互动……
  他们高兴地跳了一会儿,我问:“耳朵还疼不疼?”花花说:“不疼了。”直到晚上睡觉,我还是不放心。又问花花:“耳朵还疼不疼?”她高兴地说:“不疼了,小兔子已经把水跳出来了。”这件事情过去了很久,后來我又问她耳朵还疼不疼,她还记得,高兴地说:“不疼了,小兔子已经把水跳出来了。”
  反思自己直接粗暴的行为,感慨孩子的思维,哥哥用他的直觉形象思维链接了妹妹的思维,他看到我在跳,花花在叫,就想到应该像小兔子一样轻松快乐地跳。这是多么原生态的教育智慧呀!我们成人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习惯用自己的权威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毫不掩饰自己的惊慌失措。换位思考一下,家长是孩子的依赖,一旦这个依赖表现出生气、惊慌、恐惧的情绪,孩子就会更加地恐惧和逆反,没有安全感。即使能解决了当下的问题,这个过程也太痛苦,太不人性化,长期以来,孩子没有安全感,或胆小不敢反抗,或暴躁逆反。但是,儿童更了解儿童,他不喜欢强迫、威胁,不甚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他的心态平和,他充满了关爱和同情,因此能给予同伴很好的互动和回应,问题轻松得到解决。兄妹关系和谐、健康。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孩子的教育智慧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行动,轻松解决问题,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孩子充满兴趣,家庭充满欢乐。但是从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到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还很遥远,需要我们时刻向身边的儿童学习,时刻与儿童链接,时刻从他们的反应来检视我们自己的行为。
  教育真的是一场修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9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