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凸显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反映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开设好景区管理类课程尤为必要.本文紧密结合赤峰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教学实践,明确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为本课程建设体系核心,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视角,对《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做出了解读.
   关键词:旅游高等教育;旅游管理;课程建设;应用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4-0163-02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建设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性较强,需要紧密结合业界实践开展教研工作.本课程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加强对当前旅游中心工作的响应,注重相关旅游景区创建辅导与案例研究工作的有机结合,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教学、服务并重”的目标.
  1 明确课程性质
  1.1 课程设置背景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的开设,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旅游高等教育的“两个不适应”问题,即旅游高等教育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和不适应旅游市场经济规律,是要遵循上述两大规律,从根本上提升旅游管理本科教学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是解决如何区域性大学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区域性大学或特色型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旅游行业发展的能力;三是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终实现在人才服务上提供应用型、复合型的中高端人才,并在旅游决策咨询服务上有所作为.
  1.2 实践性教学要求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在要求强化旅游管理专业老师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发挥好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色,突出服务功能,构建起与区域经济和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办学体系,促进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与经济社会有机联动、互融互通,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2 完善教学内容
  2.1 明确课程核心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要以“旅游景区”为核心,要明确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阐明包括以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
  2.2 阐明发展历程
   课程中要讲清楚我国旅游景区建设规范标准的发展沿革.应从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汲取发展经验进行讲授.应从1986年旅游业正式被列入国家“七五”规划并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时开始阐述,讲明白中国旅游业产业化大规模发展为中国旅游景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而延伸到20世纪90年代,对酒店、旅游景区推行星级及A级标准化建设,是全国旅游业标准化建设的核心.
  3.3 突出体验特点
   旅游的核心是体验(Experience),所谓体验,就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特别是在现在大众时代,正如阿莉娜·普恩(Auliana Poon,1993)在《旅游业、技术与竞争战略》(Tourism.Technology and Competition Strategies)中提出的“旧旅游”(Old Tourism)和“新旅游”(New Tourism)概念那样,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的现代旅游者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者,有别于传统旅游者,追求自我体验的愉悦是他们旅游的动力,这种特征分析,对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利用分析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注重对业界标准的阐述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各环节均是围绕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进行,A级旅游景区是由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級的划分与评定》(GB/17775-2003)国家标准进行评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是本课程的最有效支撑.应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旅办发〔2012〕166号)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认真开展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要针对旅游景区级别评定的三个细则开展相关内容的讲授.这三个细则分别是《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一)、《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和《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细则三).要讲透三个细则相互关联,明确A级旅游景区创建,首先要对旅游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进行审核,旅游景区符合《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有关创建A级旅游景区基本要求后,才可以进入创建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在满足《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相关标准后,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最重要的是看旅游景区对《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一)的贯彻和执行.
  3.2 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既是对有关旅游景区创建服务的学习,在现实应用中也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有力尝试.本课程的讲授注重相关旅游景区创建辅导与案例研究工作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产业实践.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赤峰市政府、包头市政府及有关景区等单位,正着手推进以什克腾石镇旅游区、包头市五当召景为核心的创建5A级景区工作(目前有关景区为4A级)及其他旗县区景区的提升工作.上述各项工作中大量旅游专业人员参与,为创建单位提供指导与服务,助力创建工作开展.这些活动的而开展则有效推动了《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师资培训、案例积累,为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了机会.
   在课程开展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做到教学竞争力与智库工作能力双提升,促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达到既能服务于学生又能服务于社会,努力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做到以教学促服务社会能力,以服务社会能力促教学,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服务社会一体化模式,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3.3 讲清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总称,在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中,都要遵循一定的方向法则,运用一定的符合研究实际的方式与方法.由于旅游景区研究对象颇多,涉及学科复杂,各个学科研究问题的目的不一,因而各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可能不同.根据社会研究惯例,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即方法论和研究方式.
   方法论(Methodology)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理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研究过程中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所谓哲学方法,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方法,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体系.在旅游文化研究中,经常可以见最基本的两种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Positivism)和人文主义方法论(Humanism),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方法论是相互对立的.实证主義(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实证主义长期占据着包括旅游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流地位,在研究形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的最典型特征.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代表.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是旅游文化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式.这四种研究方法反映了两种方法论倾向,作为定量研究方式的试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属于实证主义倾向,而以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则体现出人文主义方法论.
  4 结论
   综上,探索符合实际的《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多方面强化旅游管理专业老师教学能力,寻找出优秀教研与教师服务行业的结合点,并积极做好做好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典型案例写作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促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达到既能服务于学生又能服务于社会,努力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做到以教学促服务社会能力,以服务社会能力促教学,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服务社会一体化模式,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振,王羽.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高凡.应用性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1).
  〔3〕华萍.《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三本院校为例[J].文教资料,2015(8).
  〔4〕谢新丽.无缝对接诉求下的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5〕应付琦.用型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8).
  〔6〕王少华.高职院校微课资源运用模式建构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
  〔7〕李晓云.三维角色认知法在《旅游景区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