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高校,《国际金融》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利用当下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知识,将为包含我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国际金融;混合式教学;教学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0.101
  1 研究背景
  《國际金融》是国内金融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八大专业基础课之一。国际金融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矛盾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等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最新进展,并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国际金融发展动向瞬息万变,特别是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各沿线省份的高校更应该突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先进的通讯技术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时跟踪最新国际金融讯息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动态、及时跟学生讨论和分析其当前的国际金融动态,并使用相关的金融学理论去指导各国金融实践,不断培养出面向更“一带一路”国家的更“高”、更“尖”、更“专”的国际人才。
  2 文献回顾
  在《国际金融》课程改革的探索中,多数学者注意到了该学科的“国际”特性,同时结合当前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建议采取双语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等模式(梅雅洁,2017;韩莉,2018),或者采用诸如互利网、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等各种自媒体平台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方式进行教学(朱净,2018)。
  有的学者注意到了国际金融内容瞬息万变的特点,建议在教学内容上不要简单照搬现成的已有的金融知识和过时的案例,而是要与时俱进(崔晓蕾,2018)。
  还有的学者建议结合当今创新创业背景,模拟交易、情景教学以及金融机构实习等活动的表现量化为期末成绩,鼓励并指导学生发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金融创新能力等等(栾彦,2018;巫雪艳,2018)。
  总的来看,多数学者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改革和改进的建议,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也为本文的研究开拓了思路,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较少文献提到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地理优势,在《国际金融》课程上有所创新。
  广西民族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一带一路”和面向东盟的建设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摸索,商学院创立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到东盟某个国家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鼓励其前往东南亚各国就业。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探索中。
  3 课程改革特色
  与校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改革具有两大特色:一是教学内容上增加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知识;二是教学手段上采取混合式的教学方式。
  3.1 教学内容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常规的国际金融知识讲授以外,增加对东南亚国家金融背景、金融政策、金融发展现状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在这方面,采用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和教师重点讲述的方法,引导学生就东南亚各国相关的金融现象和金融热点引起兴趣、探个究竟、得出结论,从而作为本课程知识的有益补充。
  3.2 教学手段创新
  在教学手段上,将采取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是在形式上使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地点固定、教学方式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应试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室讲授为主,与此同时建立互联网教学平台、微博、微信圈、QQ群,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和讨论,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多种线上工具中,互联网教学平台将是最主要的方式。在这一教学平台里,主要包括课程课件、作业布置、在线作业、答疑、教学教师评价等栏目,目的是配合课堂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微博、微信圈和QQ群的建立是另外三种辅助学习的资源工具,这些方式虽然在内容设置和容量上比互联网教学平台小,但有效地发挥了即时沟通的特点,是互联网教学平台有益补充。
  二是在模式上采用“颠倒”课堂的手法,将课堂讲授、课后巩固和课下作业这一套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学生先在课下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以及做作业,尝试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就不清楚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或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后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和进行答疑和讨论。
  三是在教学团队建设上采取合作制的教学团队,改变以往一门课程由单一教师授课的方式,将教学任务分解为几个教师精心研究的领域,有效地做到章节内容精品化和精细化、用教师的科研来推动实质性的教学等。
  四是采取双语教学法,课堂教学上采用全英文版的ppt课件,授课教师英文授课课时不少于1/3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贯通起来,培养高水平、面向国际化的人才。
  4 课程改革思路
  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广西民族大学的区位特点,《国际金融》课程拟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
  4.1 自主学习任务单
  为了避免学生陷入无目的、无计划性、单听教师讲授的盲从学习状态,设计一份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个组成部分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其中,“学习指南”包括课程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等四个子项。“学习任务”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主体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否达成目标,主要依靠“学习任务”来保证。在“学习任务”里,将把要达成目标落到实处,把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和掌握方法,从而一步步地达到目标。“困惑与建议”是留待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之后,对本课程相关知识点的不解之处或对本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者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记录和发问,以期得到教师的后续解答或者反馈。   4.2 课前教学视频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相关的知识点,有必要在上课前让学生做必要的预习功课。为了避免学生从枯燥的书本进行干巴巴的预习,本项目针对每次课相应的章节制作10分钟的课前教学视频,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章节知识点进行思考,让学生发现自主学习与将要发生的课堂学习之间的关联度,为即将到来的课堂知识讲授起到铺垫作用。
  4.3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针对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时间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半时间用于教师讲授重点知识点,一半时间用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对于前者,主要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对于后者,主要由教师事先准备好1-2个核心问题,将本次课的内容通过1-2个案例,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讨论(可以分组,亦可以随机抽学生回答),从而达到巩固相关理论、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课外作业布置
  为使学生提前对所学知识有所思考或者巩固教学效果,本项目在课前和课后都安排学生做一定量的作业。对于前者,采用课前作业的方式,在学生观看每次课前视频之后,让学生尝试回答1-2个问题;对于后者,将在每次课后针对重点内容或结合东南亚各国金融实际设计3题左右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无论是课前作业还是课后作业,为节约课堂时间,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通过教学网络平台进行公布并进行解答。
  4.5 问题反馈机制设计
  针对学生课堂前、中、后可能提出的问题,利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进行回应的机制,具体而言,课堂前和课后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数字课程教学网站等方式设置答疑、教学评价等专栏,建立通畅及时地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当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结论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高校,《国际金融》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因此,需要结合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所面向的国家的具体情况,对《国际金融》进行必要的改革。
  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颠倒”课堂、合作制的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知识,将为包含我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巫雪艳.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趋向探讨[J].产业與科技论坛,2018,17(22):160-161.
  [2]崔晓蕾.地方性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1):67-69.
  [3]栾彦.培养新时代创新型金融人才的教学方法改革探析——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8,31(05):71-75.
  [4]韩莉.《国际金融》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时代金融,2018,(26):314-315.
  [5]朱静.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8):150-152.
  [6]梅雅洁.双语教学模式下《国际金融》专题案例化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体会[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