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图像培养学生的记忆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对记词语、背课文的态度不一,绝大多数学生对识记类学习任务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或抵触心理,严重降低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约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此,本文将借助图像教学法,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素养。
  【关键词】图像教学法;识记类;记忆素养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87-02
  学习语言课程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灵活运用语言,识记类学习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无论是记单词,还是背课文,或者是背古文均属于语言输入活动,丰富的语言素材是语言输出的物质基础。记词语、背课文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凭借记忆功能将词语、课文等内容输入到大脑里,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认知能力[1]。
  一、视觉记忆过程
  视觉记忆是依靠人脑的视觉功能对视觉特征进行编码、储存与检索,是人脑视觉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功能。从心理学视角来看,视觉记忆一共由三个部门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外部信息对人的视觉功能产生刺激作用后,在人脑中形成视觉痕迹,借助视觉系统中的感觉记忆对外部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感觉记忆的信息量很庞大,保持时间很短暂,是视觉记忆系统中信息停留最短暂的一种记忆功能。一般情况下,感觉记忆仅在人脑中停留数秒的时间,在实践应用中经常被其他信息掩盖或者是转移。因此,进入感觉记忆的外部信息大多数处于“丧失”状态,而那些被保留下来的信息将会被转移到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的信息是从感觉记忆中所提取出来的,其视觉特征很有限,对信息的记忆时间比较短,但是与感觉记忆相比,处于短时记忆状态的信息要比处于感觉记忆的信息在人脑中停留的时间长很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短时记忆的信息同样会出现信息丧失现象,那些被保存下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功能。在后期的发展中,处于长时记忆的信息可能再度转变为短时记忆。因此,长时记忆具有庞大的储存量以及强大的信息保持能力,是人脑中真正的信息资源库。在语文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记忆素养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信息均储存到长时记忆空间内[2]。
  二、图像记忆的基本理论
  图像记忆是借助联想途径,通过生动、形象、夸张的图像对学生的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图像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成为学生脑海中长时记忆空间的内容,而非感觉空间的内容。相关研究现实,人脑对图像的记忆能力远远优于文字,将需要记忆的文字材料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图像信息,充分发挥人脑对图像记忆的优势,间接的使文字材料能够在人脑中留下痕迹。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转变为抽象思维。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具体性,学生所拥有的逻辑思维往往受到形象思维的束缚。因此,在识记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图像教学法,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使学生所要识记学习的内容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记词语、背课文提供诸多助力[3]。
  1972年,洛克哈特与科雷克提出记忆“加工水平”模式,在他们看来信息是否能够在记忆中长期的保存下来,对信息加工水平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信息处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息的浅层处理,另一种是信息的深层处理。通过剖析信息加工理论,我们能够发现,记忆轨迹的持久性取决于处理信息的认知水平,而非信息的获取时间。因此,学生在处理某一个成语、某一个语句时所投入的脑力活动阅读,对该成语、该语句的记忆越深刻。不少专家学者曾对图像记忆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图像记忆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学生通过借助图像记忆法对单词、课文进行理解性记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获取更高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记忆素养。
  三、图像记忆的应用策略
  运用图像培养学生记忆素质,充分借助左右脑的系统作用,通过图像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与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思维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以学生背诵语文课文为例,对图像记忆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解答。
  (一)词块提取
  教师根据语文课文中所出现的词汇、短语进行分类,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课文中所出现的词汇、词组哪些属于名词,哪些属于动词,哪些属于形容词,哪些属于副词,哪些属于介词,又有哪些属于连词。
  (二)文字转换为图像
  在课堂授课过程,教师根据每一个词块的意义,遵循连贯性原则,用图像逐步展示每一个词块的意思,确保图像内容的连贯性,将相互之间处于独立状态的图像,按照课文中出现的顺序,对每一个词块图像出现的位置进行有序排列,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将文字转换成图像的过程,学生对课文和图像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动手绘制出别具一格的图画。运用图像教学法开展课文的教学活动,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认识词块,善于提取词块,使学生能够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运用图像记忆策略对语文课文进行理解性记忆。词块具有稳定的结构,词义相对比较稳定,学生提取词块时无需额外注意,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词块从课文中提取出来。
  将图像记忆法运用到语文课文背诵中,需要将语言学成果、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词块的认识能力与理解能力,增加学生语言的积累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信息,有效提升学生的背诵效果,增强学生的记忆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图像培养学生记忆素质,需要教师将语言学与心理学作为构建基础,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入手,根据学生对词块的认识,灵活地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有效加深学生对背诵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增强学生的记忆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坤骏,丁建明.代价敏感正则化有限记忆多隐层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及图像识别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5).
  [2]刘义红.一种基于视觉记忆的图像特征提取及语义标注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5).
  [3]罗冬.图像记忆策略在小学英语短文类课文背诵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