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意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社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全新的建设目标映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是人类发展的需要。生物学就其学科特点来说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的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本文将对此做出相应的讨论,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教育;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90-01
  党的十七大上,将生态文明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足以显示出当下社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重视,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而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也理应成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生命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理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相应作用。
  1 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意识思考的必要性
  1.1 学生提高生态文明素养的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人格的养成时期,因此,使其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对其今后的成长意义重大。而现阶段,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普遍认知度较低,并且对相关方面情感淡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差,不能够从身边做起,投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这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来说极为不利。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学生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地维护周围的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科学教育自身的要求
  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多的将人文教育注入到科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生态文明即为人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将生态文明的思想融入到生物教学中是符合科学教育自身要求的。生物学就其学科内容而言,在生态文明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其对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在生物教学中引进生态文明意识不仅能够顺应原有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对原有教学内容做一个深层次的
  扩充。
  1.3 生命科学观对当今课堂的要求
  在当前强调生物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情感方面的认知,如何通过生物课堂使学生将学到的处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方法得到合理的运用,或是采用适當的方法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是现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灌输。唯有如此真正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同感,促进其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以此来适应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科学观的要求。
  2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意识的思考
  2.1 加强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方面的认知
  将生态文明的意识融合到课堂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考虑的是通过怎样的表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内容,同时在课程教材的讲授中,对相关内容的渗透,应该做详细且重点的说明,以此确保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认知中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渗透教育的最终目的。如在神农架生长的野菊花,因为其散发的阵阵芳香,植物学家将其命名为“神农湘”,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的区域它就会失去香味,这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周围生物的一种保护。
  2.2 增强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如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适当的增加学生在课外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将书本的知识转移到大自然中,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同时对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以及生态文明知识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在望江的治理方面就是应用了相关的生态知识,建成了新的河口节制闸,青草湖排涝站等一系列的水利设施,通过这些人为的力量,使大自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2.3 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自我提升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过程,并通过在这个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并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表现出来,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
  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合进初中生物的教学中,不仅是适应国家发展之举,更是为祖国长远发展奠基之策。希望通过此举能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贡献应有的
  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