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随文写诗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文写诗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创作的一种写作训练,也是“随文练笔”的一种,练的形式从“文”变为“诗”。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基于学生的视角,以“课”为例,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来进行随文写诗,从而唤醒学生的诗语天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写诗;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发展上,也意味着教育改革深化的方向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改进方向。作为一线小学语文老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基于学生的视角,以“课”为例,唤醒学生内在生长的力量,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及智慧开发。我校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视角下的随文写诗实践研究》,正是一条走向“核心素养”的有效探索之路。
  一、随文写诗,唤醒学生的诗语天性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经》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三字经曰:“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生活中处处都有诗,《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中,从清华学霸到外卖小哥,唐诗宋词随口吟来。我们每一册语文课本中都有古诗、现代诗或儿童诗。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诗歌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小学生天性好奇,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爷爷奶奶藏起来的棉花糖”,“雨的家在云上”等,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而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赏诗、诵诗,随文写诗,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唤醒儿童天性的有效手段。
  二、随文写诗,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学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学习儿童诗歌,不仅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还有了情感的积淀。经过儿童诗歌训练的学生,写作的兴趣会日益增加,写儿童诗歌能下笔流畅,表达热切,习作水平也能随之提升。把儿童诗歌创作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在相对自由、轻松的学习中获得語言的美感。
  随文写诗,并非新鲜事物,这是我们熟悉且经常运用的“随文练笔”的其中一种方法,只是练的形式从“文”变为“诗”。这是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其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深得学生喜爱。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方法:
  (一)引用文中词句型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巧妙运用文中关键词句创作小诗的方法。如,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课,教师通过设问“你能用诗的形式,简单地写一写文中的荷花吗?”启发学生创作,这是一位学生的作品:
  公园里有一池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姿态不一。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开了,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一朵一朵又一朵,
  安安静静唱着歌。
  (二)拓展模仿型
  二年级学生学习《找春天》一课后,迫不及待地“卖弄”起来:
  美丽的春天又来了,
  野花一朵朵,
  柳枝荡秋千,
  喜鹊喳喳叫,
  温暖的春天人人赞。
  (三)提升赞美型
  这种方法是指对课文中的人或事物进行褒扬,如:学了《孔子拜师》后,学生提笔赞美:
  孔子为人师表,
  仍然千里拜师。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学无止境让人敬仰。
  (四)触景生情型
  教师设问:春天来了,校园里时不时飘落一阵阵雨,小诗人们,我们来写一写吧!学生进行创作,如:
  校园,清晨的雨
  真是无比奇妙——
  像天上的乌云撒下珍珠
  校园变成谜一样的湖泊
  人们打着雨伞
  穿着雨衣
  只听见雨中嗒嗒的水声
  看不见路上行人的脸
  读着学生们充满灵性的小诗,笔者深深地感慨,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诗意的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材,依托文本,寻找随文写诗的落脚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内外的拓展,这样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的作用,也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持续、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的认知、情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整体构建,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三、随文写诗,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哪里来?对于学生来说,有了儿童诗歌的陪伴,他们会变得自信、智慧、有爱心。我国著名儿童诗人金波说:“诗歌可以打动人的心灵,读诗产生的美好情感体验,将会为生命打上丰富的底色。”
  人最本质的符号就是语言文字,让那些形象的文字,具有视像意义的字眼,进入教学的视野,唤醒儿童的言语天性,通过感官与心灵的提炼,化感性形象为诗意言语,把内心的视像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不难看出,诗歌对于增强学生语言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其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人!”诗歌可以成为学生内心世界的容器,学生在阅读和创作儿童诗的过程中,内心世界得到不断的丰富。经发现,进行过儿童诗歌创作的学生,他们的情感特别丰富,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儿童诗歌的创作可以让他们更加诗意地生活,用自己幼小的心灵去一点点地感受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丰富纯净的心灵世界。
  四、结语
  课堂上,生活中,有了“诗”的意识,种下“诗”的种子,使“诗”成为滋润课堂的养分,涵养学生的气质。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对学生要深情关爱,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优雅地捧起书,和学生一起读诗、写诗,为学生的人生涂上快乐、幸福的底色。
  参考文献
  [1]余志君.诗性智慧与创意童谣课程[J].小学语文教师,2017(12).
  [2]张干.诗歌创作:让语文流淌出诗意——以《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为例[J].阅读,2015(12).
  [3]沈小红.亦情亦趣 得意得言——基于随文写诗生长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6(02).
  [4]樊发稼.樊发稼论童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