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50-80年代小说中劳动与女性解放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不论是古今中外,妇女问题都是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社会学课题和文学课题。中国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妇女解放运动逐渐兴起到新中国成立。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经历了两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一段女性为自身解放而奋斗的历史。当我们重新埋头读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女性的呐喊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们的内心伴随着她们的命运,与她们共同承受着女性血与泪的呼喊与挣扎,她们是那么的压抑,那么痛苦,同时又是那样的坚强。我们按照这些妇女形象在自身解放道路上留下的阶段性印记,我们将这段时期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小说中妇女形象的纵向观照领悟到作家们关于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女性解放;黑暗期;觉醒期;成长期
  一、黑暗中的挣扎——封建时代妇女受尽苦难
  我国是一个长期受封建意识统治的国家,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小说中妇女受难者形象系列,揭示了封建专制下中国妇女普遍的悲剧命运。较早出现的反映妇女苦难生活的短篇《这也是一个人?》总结了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受的苦难,并为反封建主题新文学引导。《这也是一个人?》中的“伊”完全是被作为没有人格的劳动工具,被夫家随意使唤、折磨和买卖,在家庭里被施暴毫无权利的受害者。《为奴隶的母亲》(柔石)、《冷泉岩》(潘漠华)、《生人妻》(罗淑)这几部,揭示了妇女被物化为“生育工具”、只剩下“性”的特征时,野蛮恶习带给妇女的极大的身心痛苦。而作为私有制社会卖淫制度的受害者,《丈夫》(沈从文)中的老七、《骆驼祥子》(老舍)中的小福子、《月牙儿》(老舍)中的“我”,则经受着剥削阶级“直接肉体剥削”这种最惨酷的剥削和奴役形式。《月牙儿》写的是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故事,作品通过女儿由开始对母亲所遭遇的极其屈辱的经历的悲剧命运,指出了“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这个封建社会里底层妇女的“宿命”,显示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力量。
  鲁迅笔下自私狭隘的七斤嫂在剪辫子事件中的情绪反复、惶惑不安对赵七爷时的敬畏感,仍然是一种对封建权势的畏惧,都可以归结为封建礼教对一个农村妇女的精神毒害。《离婚》中,主人公爱姑为了反抗夫家的无理遗弃勇敢斗争了三年,无论怎么反抗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正是封建观念积淀带给她的局限。
  二、觉醒中的彷徨——中国妇女觉醒的开始
  纵向观察“五四”时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会发现她们都具有强烈的个性,是时代精神的投影,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时代妇女的精神世界和从觉醒到追求的认知过程。这些女性的形象以之所以不同于旧式妇女的高扬的女性,是因为她们对封建主义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和对妇女解放坚韧不拔的追求。
  “五四”时期强调“人的觉醒”,尤其是女性的觉醒,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是决定女性历史命运的一个妇女解放的根本问题。譬如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妇女只有参加生产劳动才能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摆脱对男子的依赖,提高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1]。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里塑造的莎菲从人的内在出发,凭借顽强的毅力逃离了男权的迫害,为女性解放找到了一条摆脱生存因素的道路。那个颠覆封建礼教秩序的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的诞生期。”《倪焕之》中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前后这段时期中知识分子思想历程和人生历程的展现。女主人公金佩璋身上有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警醒我们对新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道路的思考。“五四”时期的子君们抵抗不了社会的压力,重新返回“家庭”,过上了传统的妇女生活,从而在一定意义上终止了对“解放”的追求,就如戴锦华、孟悦所分析的五四时期的女性反抗“仅限于反抗父命,追求爱情和自由婚姻”。在此类文学中大量出现的解放妇女形象,只有丁玲的作品是个例外,《在医院中》的女主人公陆萍既体现出与本世纪初文学新女性的血缘关系,又展示出向新时代勇敢迈步的特征。她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接点上的复杂而又真实的人物,热情而又脆弱,注重精神世界。
  解放妇女有长长的一个形象系列,如孔厥《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中的折聚英,赵树理《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孙犁小说中的水生嫂(《荷花淀》《嘱咐》)、春儿(《风云初记》)、九儿(《铁木前传》),丁玲《桑干河上》的董桂花,直到建国后周立波的盛淑君(《山乡巨变》)、李准的李双双(《李双双小传》)。
  三、在斗争中成长——解放妇女形象
  获得新生的喜悦的妇女们体会解放给予她们的幸福,不论是婚姻恋爱自由还是女性权利完整,解放区小说和建国初期小说中,很自然地出现了一组在 爱情观念上与传统勇敢决裂充满青春活力的女性新人。女性在精神上应该有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人格,就是女性自强意识。
  《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林道静,可以作为半个世纪以来文学家们塑造的新女性形象一个完满的小结。林道静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家庭出身而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知识青年,对于半个世纪以来文学家们对于知识分子出路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登记》中的艾艾,康濯《我的两家房东》中的金凤,以及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小梅,她们是从旧社会走过来,具有归依集体的自立意识,不甘落伍的进取精神,显示了妇女们不再作为奴隶而是作为新时代主人的崭新风貌,在婚姻爱情生活上遭受过封建主义严重摧残,最后在爱情追求上表现出全新的价值观念、健康的人性内容以及面对传统观念和邪恶势力坚决决裂、勇敢斗争的精神。她们阳光积极不受腐朽文化腐蚀。我们被她们对新政权新社会的热爱和信赖而感动。
  妇女摆脱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并获得男女平权爱情自由和经济独立以后,开始投身于民族解放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斗争和建设实践,成长为一代新人。如吴淑兰(《新结识的伙伴》),茹志鹃的收梨子(《三走严庄》),谭婶婶(《静静的产院》)等等。这些形象都具有强烈的自立意识,不甘落伍的进取精神,显示了妇女们不再作为奴而是作为新时代主人自强不息的崭新风貌。
  四、结语
  纵观建国后妇女解放的历程,中国妇女尽管饱受几千年封建传统侵害,社会的偏见也很顽固,但因党和政府几十年契而不舍的努力,在妇女解放上,我们还是取得了伟大成就。
  参考文献:
  [1]《伊斯兰教简史》[巴基斯坦]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81 年版,第51页。
  [2]《伊斯兰教史》,金宜久主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课题:50-80年代初中国当代小说“劳动叙事”研究;项目编号:XY-BS-18-01;2018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级博士创新计划。
  作者简介:潘丽平(1978-),女,壮族,广西桂林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文学学士。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1024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