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油价下水驱老油田拓展增量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低油价条件下,现实的增量阵地大规模减少。优质增量既有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加经济可采储量、摊薄成本,做实做大增量,可以为油田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老油田;增量;对策
  低油价下实现高效注采完善,首先要优选层系、井网基本适应,地面基本配套的单元为高效注采完善调整对象,从精细地质研究和技术集成配套两方面寻找突破。
  1 精细地质研究,高效挖掘剩余油
  1.1 精细刻画储层内部结构,实现特高含水区仍有高效挖潜
  整装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密闭取心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后期仍有高效挖潜潜力。通过精细刻画储层内部结构,提高井间夹层预测精度及韵律性描述精度,筛选剩余油潜力区。例如孤东二区馆6单元,整体含水高达97%。通过精细刻画厚层韵律性及层内夹层,描述剩余油潜力区并部署水平井。实施后水平井含水仅58.4%,单井日产油10.2t,充分显示了特高含水区仍有高效挖潜潜力。[1]
  1.2 精细刻画断棱,发现高级别断层附近大潜力
  断棱的位置和形态受地层对比、构造解释、直井井斜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员、对比参考井及地质规律的不同认识都会造成断点位置识别的偏差,从而导致所描述的断棱出现较大偏差。研究中,通过合理的精细地层对比方法确定井上断点合理位置;利用精细构造解释技术、三步组合法识别和描述断层面形态及各层系断层的平面组合;井斜预测技术保证钻遇断点和分层数据地下位置的准确性;最后通过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快速成图和直观显示功能,将地层对比确定的井上断点数据和分层数据作为井点数据输入到模型里,将地震解释的断层面数据和砂层组顶底构造数据作为地震数据输入到模型里,以模型为平台,将钻井成果和地震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刻画空间断棱的位置和形态。
  1.3 精细描述低序级断层,发现高认识程度区仍有低动用区
  例如,永3断块区以往的断层组合是在反射层位解释的基础上进行的,有较大的随意性。通过研究在构造应力场模拟的指导下,采用纵横剖面、连井剖面、水平切片、相干数据体等资料进行综合应用,客观地反映本区断层的空间展布,尽量排除人为因素,完善提出了“三步组合法”,规范了复杂断裂系统地震组合方法,通过应用,在前人认为的水淹区发现无井控制的含油断块,实现了“块内找块”,同时新、老构造对比可以看出断裂系统组合更加精确、合理。
  1.4 精细评价低阻层,发现原来认识非油层仍有潜力
  断块油藏开发早期,由于低阻油层埋藏较深、储量规模相对较小,且识别难度较大,并没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断块油藏范围内发现了多个低阻油层,且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以东辛油田营13断块为例,低电阻油层发育在沙二段13、14砂层租,电阻为2.4-2.8Ωm,近似于水层电阻率。通过精细研究投入开发,初期单井日油17.5t,含水29.5%,生产效果较好。
  2 集成配套技术,实施高效注采调整
  通过地质与钻井工程、油藏与注采工艺、井网与储层改造、扶停与完善井网等结合,实现高效注采完善。
  2.1 注采优化与堵调工艺技术集成
  针对油藏特高含水后期动态非均质加剧与剩余油更加复杂的矛盾,在充分利用老井和现有地面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疏堵结合”实施层系井网矢量调整,建立考虑井组内方向差异性的矢量注采优化方法,发挥油藏与工艺组合增效优势,有效控制局部高耗水区,提高注水利用效率,实现油藏经济有效开发。
  2.2 油藏与注采工艺集成
  利用油井选择性采油管柱、水井测调一体化管柱来实施层间与平面注采耦合优化。营12-126井组针对平面三个方向物性、井距、水淹程度差异的矛盾,实施主流线油井关井变流线的注采耦合技术,实施后井组日液上升18m3/d,日油上升8t/d,含水下降11个百分点,少产液量2120t,累增油2314t,吨油成本下降37.3元/吨,经济效益显著。
  2.3 充分利用老井与储层改造技术集成
  低渗透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包括:物性差,产能低,井距大,注采见效困难,在不部署新井条件下,通过径向水射流技术改造储层,改善开发效果。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矛盾,通过径向水射流适配井网平面上,针对井距不合理,前移驱动压头,建立有效驱替;纵向上,调整驱替前缘,均衡纵向驱动;含水差异井区,径向水射流转换流线,灵活适配井网;增大泄流半径,提高采注能力。永1块永1X61井组为充分利用老井与储层改造技术改善开发效果的典型井组,该井组在未部署新井条件下,充分利用径向水射流适配沉积相、地应力、岩性差异,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通过适配井网,井组注采井距由适配前的170m缩小到适配后的100m,建立了生产压差,实现有效驱替;永1X62、永1X65两井沿主应力方向增大泄油面积,初期井组日增油14.7吨,开发效果顯著改善。目前,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实施径向水射流适配井网的油井共有32口,单井平均増油2600t,径向水射流费用为六孔3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3 结论
  ①地质认识无止境,高开发程度不等于高认识程度,精细地质研究仍有较大潜力;②通过地质与钻井工程、油藏与注采工艺、井网与储层改造等结合,可以提高老区增量效益。
  参考文献:
  [1]赖书敏,魏明,特高含水后期矢量开发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7(15):5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