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十八大以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有一大难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维度的历史素养进行培养。其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最能展现出历史学科的教学本质,反映出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培养,驱使学生养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81-02
  在立德树人该教育背景下,如何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将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常常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养成,其未来发展的实现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纵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明确指出,在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养成必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在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的内容中,史料实证最能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本质。那么,到底什么是史料实证素养呢?我们要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呢?这是本文有待解决的问题。
  1.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所谓的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在历史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以可靠的历史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实进行推断、判断,从中对所依据的史料进行甄别与判断,以此保证史料的真实、可靠,并运用推理、论证等方式,借助这些史料内容重构历史活动原来的面貌,从而获得历史结论,养成的历史学习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史料实证该维度的素养充分地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方法,其是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核心能力,是学生养成历史核心素养的集中指向。
  既然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要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呢?这是下面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除了要以课程标准中后的内容为指向之外,还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做支撑,以此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参与中,自主地养成史料实证素养。
  (1)引导学生甄别与判断史料。众所周知,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依托。历史属于过去,由于当下的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去的历史事件,只能靠已有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来研究过去。但是,这些现存的史料存在真伪之别,并不是全都具有可信度的,有些史料中存在一些不足,也有些史料是人们伪造的,还有些史料带有个人的情绪。如果不经过缜密的调查与研究,直接将这些史料内容作为历史事实,将后患无穷。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其需要从史料的甄别与判断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史料。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甄别、判断史料呢?首先,在甄别、判断史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这段史料的出处、背景、作者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意图等。因为史料是由人编写出来,人在生活体验的过程中,总会获得不少的经验、形成主观情感等,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其会不自觉地将自身的知识水平、主观立场等渗透其中,由此导致所书写的史料具有主观性,这将对史料自身的客观性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我在引导学生甄别、判断史料的时候,会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所展现的史料内容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其真伪及其价值。以“五四运动”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展现了这样一则史料内容:五四运动之后,吴佩孚向时任国民政府总统的徐世昌发电文,其指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势必全国骚乱。”在展示了本史料内容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则材料说明吴佩孚:对学生的正义行为表示深深的同情;表面上同情学生行为,背地里镇压;以学生行为为敲门砖,企图向北洋政府夺权。在分析该史料内容的过程中,大部分觉得北洋军阀的统治是黑暗的,因此北洋军阀的头目自然就是反动的代表。所以吴佩孚也不是好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自然不会支持学生的正义行为了,就算能说出这样的话,也只是在做做样子。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学生自然会在不加甄别史料的过程中,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直接做出错误的判断。对此,我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论从史出,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当时的利益矛盾,对史料内容进行甄别,以此做出准确判断。
  (2)引导学生解读与考证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对史料进行甄别与判断,并不意味着其就养成了史料实证素养。其还需要在甄别、判断史料之后,对这些史料内容进行解读与考证,以此才能在史料的应用中获得关键能力。就史料解读来说,其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提取有效的史料信息、对史料信息进行概括,理解史料信息等。我在引导学生提取史料信息的时候,要求做到准确和全面。所谓的准确是有效地提取出史料中的关键信息,而所谓的全面则是不遗漏信息。我在引导学生提取了有效的信息之后,还会鼓励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这些史料进行概括,以此在发现史料信息联系的过程中,把握其本质,加深对史料的理解。以“侵华日军的罪行”为例,我在教學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对侵华日军的暴行有一个深刻的感知,为其呈现了《徐悲鸿、张善孖、刘海粟的抗战募捐活动》中的两则材料。接着,我引导学生对德国驻南京大使馆打给德国外交部的一份密电内容和陆军省的一份驻华日军报告列举回国日军和亲友谈话内容进行分析,抓住这些内容中的关键词,以此将其归结、整理起来,探寻到日军的种种暴行。在这样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历史事件不仅跃然纸上,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冲击,还可以使其在语言文字,尤其是关键词的分析过程中,准确把握日军暴行,加深对这段历史事件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推理与论证史料。历史研究活动的开展和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无法脱离史料的推理与论证而独立存在。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教师需要在甄别与判断、解读与考证史料之后,积极地引导学生以史料内容为载体,对其进行推理与论证,以此在把握真实、可靠的史料过程中,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展现了孟子的主张和董仲舒的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表明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我引导其回归董仲舒所代表的汉代儒学思想,引导学生分析董仲舒这句话的内涵,并将其与孟子的思想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出董仲舒违背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这一主张。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甄别与判断、解读与论证史料,使学生在史料分析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史料实证素养的素养。
  参考文献
  [1]何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74-75
  [2]杨韬略.利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53-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1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