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润课堂融深度 育人品格促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数学学科教育中,对德育的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从实际出发,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良好数学品格,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新时代好少年。
  【关键词】小学 数学素养 德育教育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指出: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其实施德育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体现学科特点、时代精神出发,将深度学习与发掘德育内涵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核心素养。以下笔者就结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谈谈数学课堂中德育实施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组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品格
  1.深入生活,形成探索创新的理性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循循诱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在课始创设了分美食的生活情境,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地投入到平均分的活动中去。在分一个月饼时,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已经学过的整数不够用了,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在画一画、写一写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理性精神。
  2.深度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与思考问题。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一个月饼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1/2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1/4表示什么意思呢?你想不想来研究一下?你打算怎样研究?”“除了这些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外,还有其他分数吗?”等主要问题,层层递进,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把学生的知识学习、思维引入纵深。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形成独立的个人见解和看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提高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3.深入思考,培养质疑反思的理性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疑问,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多方面、多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让他们终身受益。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先后研究了1/2、1/4、1/7、1/10,引发其思考“观察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呢?”“为什么涂色部分会越来越小?”“涂色部分除了可以用4/8,还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养成积极求真、良好思考的习惯。通过讨论、交流、追问、质疑。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鼓励他们学会质疑他人的观点,通过质疑和反思去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培養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
  4.深研学习,养成全面缜密的严谨思维品质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基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并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形成逻辑严谨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经历分月饼的过程,创造“一半”,随后展开分数的研究,总结回顾环节再次感受数学知识的来源,“同学们,我们现在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有没有什么疑惑?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想想看,就像我们今天分东西这样。由于不能得到整数结果,便产生了分数。”并播放制作好的分数起源的微视频,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也明白“到哪里去”。在分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其产生的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含义,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全面思考问题的良好品质。
  5.深练方法,形成有理有据的思维严谨品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精确、严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严谨、有据。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教师安排了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找不同图形1/2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2来表示,使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运用1/2的方法,借助不同形状的纸片表示出它的1/4,学生在探究中建立起了清晰鲜明的表象,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生了解了几分之一后,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分数吗?”引导学生先平均分一分,再数一数,明确有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几分之几是几分之一的累积,为后续学习假分数打下基础。学生们不仅对分数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而且明白了:原来借助图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分数,这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学习方法——数形结合。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交流互动活动中,学生培养了基于事实、言必有据的理性态度。
  二、深析数学内涵,感悟数学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美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当学生感悟数学美时,就容易建构起良好的数学审美心理结构,受到启迪,进而再发现或再创造。
  1.经历过程,对比感知,感悟简洁美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只有平均分才能每份都是一半”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半月饼还能用1、2、3、4这样的整数表示吗?”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学生尝试运用画图、符号、写数等不同形式来表示“一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的方法,感受分数的表示从具象到抽象,感悟数学的简洁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2.总结应用,内化提升,感悟奇异美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在探究、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升,学生充分体会画图直观形象的作用,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美:同时初步感知分母、分子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之美;学生在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时进一步体悟数学之美。
  三、深挖德育素材,激發爱国主义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主要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史为鉴,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先进人物事迹和数学发展史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将分数的产生与发展制作成微视频:在古代。人们在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就有了分数,最初是用算筹表示。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这样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交流体会,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为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在数学方面的研究对世界数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要传承与发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祖国强大出一份力。
  2.学习生活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信息窗创设了小厨师分餐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引入,教师抓住教育契机,第一个层面是让学生感受到参加劳动是生活的需要,并让他们在劳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慢慢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第二个层面是让学生懂得分享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美好品质,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之,数学深度学习和德育教育要“有机结合”,正确把握德育教学目标,相互促进提升。在学科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共性特点,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将德育渗透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相信有深度、有温度的数学教育,一定能有效促进学生品格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3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