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应透过“三度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透过“三度空间”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成为我国数学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从开启学生内部情感空间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以营造创新思维条件以及融合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交汇教学的归宿与源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59-01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已經成为如今素质化教育必須要重视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做了非常多的研究,笔者也研究和分析了大量的此类文献,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主要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开启学生内部情感空间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一)鼓励发言,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新这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个矛盾体,肯定和否定都存在于这一概念之中,而更复杂的是这一概念中肯定还包括了否定,而否定中也蕴含着肯定。因此,“创新”就意味着“怀疑”,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在班集体中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质疑并且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其人性中自我表达的本能获得满足,这种满足感又可以反过来增强其创新的动力,在学生心灵中培育出“创新之苗”。
  (二)创设条件,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意
  众所周知,一个人只要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对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才可以推动他积极地去探索这一事物。而在此过程中好奇心具有巨大的推动力,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矛盾情境,创设意外的问题情境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知识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合理评价,用关注鼓励创造
  犯错其实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发生的情况,所以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也是学生必然会经历的过程。教师应持开放的态度,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出发,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表达,关注思维的过程,不轻率否定学生的各种思维结果。教师若能从学生错误的推理过程中想学生所错,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之处,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不仅能使学生在不同思路的交锋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能使其在教师的关注及赏识中勇于思辨,乐于求索。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以营造创新思维条件
  (一)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其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已知的事物,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答案的思维模式,它的思考方向是向外散发,发散思维多向、流畅、变通的特点,以致思维结果的独创。因此,创新思维更多地寓于发散思维之中,包括“一题多解”型发散思维和“一题多变”型发散思维等。
  (二)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发其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直觉欲望,引起学生的直觉想象,并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依据某些线索做出直觉判断,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力求进行整体观察和整体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精思、巧思、捷思的良好习惯。
  (三)锻炼学生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
  归纳作为一个思维方法,主要指的是人们针对某一物体进行细致的研究,进而发现他们存在的共同点,之后得出这类事物的整体类型都具有这一性质的过程。而猜想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中寻求共性,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归纳与猜想是辩证统一的,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使之成为一种合理的猜想,是掌握探求新知识的必要手段。波利亚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必须猜到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到这个定理证明的主导思想。”科学史表明,许多卓越的发现和创造都是先作大胆的猜想,然后才去加以逻辑推理或实验证明的。因此,归纳猜想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创新。
  三、融合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交汇教学的归宿与源泉
  生活中的数学吸引并且启迪学生从多方角度思考,调动学生各种能力积极探索;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促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这是生活教会学生的重要能力,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上述种种正是滋养创新意识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吴利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