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PPP模式的惠普性学前教育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PPP模式是对于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进而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普遍问题,并达到更高的学前教育惠普性。为此,本研究结合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发展形势,解析了PPP模式在惠普性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希望能够真正推广PPP模式,为学前教育基数和质量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  惠普性  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陕西省科技计划(软科学)一般项目(2017KRM190);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17JZ021);2016年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16ZDKJ015)。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27-02
  一、惠普性民办园的发展意义
  《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普惠性民办园”的概念。“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一种新生概念,包括了对于当前学前教育的三种运营模式界定:其一,是隶属于地方政府直接管辖的公办幼儿园;其二,由单位或集体建设的公办性质幼儿园;其三,是引入民间资本后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民办幼儿园。
  惠普性的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园所安全性、用房配置资源条件、户外场地的建设情况、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匹配度、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和运用效果、办园规模和本地需求等方面的普遍共性问题。普惠性幼儿园具备了三点明显特征:其一,是达到市教委规定办园基本条件和标准;其二,是面向全社会大规模招生;其三,是入园收费标准以政府定价为基准,或者是接受地方政府的市场指导价。
  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发展,是将民间学前教育资源更好的与地方政府资源进行整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普遍问题。我国各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入园难问题,地域限制或教育资源不足,令学前教育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大量开发了多种学前教育内容,间接提高了入园费用。那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PPP模式在惠普性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优势
  PPP公私合营模式的英文全称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共建的公共服务商品。在惠普性学前教育的发展中,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很难达到广泛普及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优势。而借助PPP模式,能够从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社会资本的融合,并达到降低入园费用,以及扩增幼儿园数量的作用。具体而言,PPP模式在惠普性学前教育发展中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一)减轻地方政府投资压力
  虽然发展学前教育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但是由于各地区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并不完全相同,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财政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负担全社会维度的学前教育需求。而PPP模式是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之中。当私人投资引入后,政府则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离出来,并以监管者身份督导学前教育的宏观市场发展。进而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不断借助社会资源来加强学前教育质量。
  (二)扩展区域学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资源不仅是资金方面的需求,更加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普遍性需求。惠普性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采购教学设备,扩建当地幼儿园面积。更加重要的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扩充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同时需要不断积累更多的办学经验,让学前教育经验能够真正得到推广和普及。而私利幼儿园在办学经验方面,具有了市场主导的先天优势。在PPP模式之下,可以更好的发挥私利幼儿园的经验资源、人力资源,与私人组织形成资源互补,扩增区域幼儿园总量,提高毛入园率的同时,增强学前教育质量,真正达到惠及百姓,普及办学经验的积极效果。
  三、基于PPP模式的惠普性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一)设定中长期的合作目标
  PPP模式的引入,最为关键的是构建中长期发展目标。惠普性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社会资本融入,但也需要保证社会资本能够被更合理的运用。这种发展目标是基于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意义的发展诉求。惠普性的学前教育发展意义在于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两点普遍性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私营组织达成共同的合作目标,确定以降低入园费用,扩大基础招生量的共赢目标。进而围绕这一中长期发展目标,来优化办学质量和入园条件。可以将园所日常教学或生活方面的安全性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断通过用房配置资源的调整,以及户外场地的建设规模和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匹配度,来控制民间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和方向,尽量以合理投资、合理使用、合理收益为基本原则,与民间资本达成长期合作发展的共识度,有助于促进PPP模式更好的服务于惠普性学前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共赢利益保障机制
  初期在我国推广PPP模式,重点在于吸引民间资本。这种吸引力并非短期利益,而是长期发展之后的公益价值和迭代产出的社会效应。但是如果短期内,民间资本并为得到预期的利益,则会降低民间资本对学前教育事业投资的积极性。因而,构建共赢利益保障机制,成为增强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方式。可以由地方政府结合自身财政状况,对当前的学前教育市场资源做出系统评估,设计出能够保护合作方利益的相关政策,进而加强民间资本对于当地政府的发展信心,真正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融入到学前教育市场中。而保障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管理手段作为监督环节,赏罚分明之下方能促进PPP模式的健康发展,并加速惠普性学前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适应地域环境和市场氛围,有效保护民间资本的投资利益,真正达到合作共赢的积极效果。
  (三)加强风险的管理和分担
  面对学前教育市场的逐年扩大,以及对于学前教育收费标准的管控,部分幼儿园存在一定的运营风险。PPP模式的在惠普性学前教育中的发展,需要依靠加强运营风险的合理分担来实现。在合作关系中,政府与民间资本始终处于平等互利的状态。如果将运营风险完全附加于民间资本,也容易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因而,在合作之初双方均需要秉承契约精神,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履行双方责任和义务。可以在合作意向中详细划分,政府能够在运营风险中承担的内容,以及需要民间资本承担的相应风险。进而在明确风险管理方案之后,达到更为合理的义务与风险分担。
  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依靠PPP模式來进行完善和提高入园率,需要从多重角度促进合作关系。通过设定中长期的合作目标,构建共赢利益保障机制,加强风险的管理和分担,来发挥PPP模式的优势。进而真正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普遍问题,并达到更高的学前教育惠普性,扩展地方幼儿园总体基数和入园率的同时,增强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更为理想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祝贺. 地方政府应如何促进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来自美国学前教育PPP模式的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16(20):41-46.
  [2]张杰,许碧涵. 国外PPP办学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探析——以安康市岚皋县柑竹坝幼儿园项目为例[J]. 新西部,2017(18):159-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