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也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丰富。为了能够使小学美术跟上教学潮流,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更新与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本文结合相关的资料,来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23-02
  在当前教学中,小学生表现出一个最大的特征,即“好奇心旺盛”,而旺盛的好奇心往往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将这一特点牢牢的掌握住,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通过采用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自身自我意识的突破得以实现,进而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来对作品进行加工创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启发,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接下来,本文就以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为例,探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要使学生的美术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入手,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高,就必须要认清它的价值。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能够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之下,创造性思维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第二个方面,能够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识物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借助手中的画笔,将自己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而经过这样的描绘后,学生自身的想法也可以清晰的传递出来,美术教学的目标也能很好地实现。
  二、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美术学科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这门课程教学不仅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能够帮助人们将一些事物进行模仿与再现。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借助这一渠道来疏解学习的压力,还能够在绘画过程中获取快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以《捏泥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绘画教学让学生对“泥塑”的基本方法加以感受,从而使他们的立体造型能力得到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在这里,不妨试试采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实物,在教学的时候,将这些实物摆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对这些实物进行观察,从而“使其能够在模仿中塑造出生动的器物形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如各种陶艺作品图片、陶艺制作过程视频等,进行有效的呈现,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图片及观看视频,了解陶艺的历史、陶艺的基本特征及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后的体会和收获。经过这样的观察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培养,还能够使他们在观察中焕发出创作灵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他们不仅要学会欣赏美,还需要懂得对艺术之美进行领会,这既是作为社会人的素养,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此种教学中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创新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以《生活中的暖色》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对暖色的色彩特点进行初步掌握,从而使学生的色彩审美感受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能够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针对性的策略,对学生的独立性思维进行培养。比如说,可以搜集一些涂鸦的作品,将其粘贴在一个大的黑板上,并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作品,如《和风筝一起飞》、《黄昏的海景》以及《阳光照耀下的村庄小屋》中的色彩给你们带来什么感受”,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一边参照老师出示的图片,一边思考应该“如何才能够对暖色调进行合理的搭配”。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有效地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感,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結语
  总的来说,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也能够让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建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5):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