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乐读,才能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引子:叶圣陶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一、背景
  《开明国语课本》是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配插图,1932年出版的一套初等小学国语课本。该课本以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内容紧系儿童生活,从儿童儿周围开邕,逐渐拓展到社会。材料活泼隽趣,文体兼容博取,文章力选各体的模式,词、句、语调切近儿童口吻,以适应儿童学习心理。2010年,此书再次受到关注,在图书销售网站上,该书更是成为热销书,并引发了举国参与的大讨论——老课本,新教材,究竟谁更胜一筹?今天选取《开明国语课本·下》中《黄河的话》与人教版四下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进行对比辨析,谈谈我对于新旧两种语文教材的看法。
  二、课文简析
  (一)《黄河的话》
  课文运用拟人化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直接描述了黄河自青海的高山发源到入海这一段历程。课文中,黄河以一个奔跑者的身份出现在字里行间,文字简练,篇幅简短,脉络清晰,叙述浅白。
  (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意图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对比辨析
  (一)关于人称的描述
  《黄河的话》一文,黄河以“我”的姿态,以一个奔跑着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眼里。课文第一句“我从青海地方的高山动身”开门见山地表露了“我”从哪里出发,孩子们一读便知道黄河源头的大概位置。第二句“啊,我的路程真不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长,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黄河不短”的概念由此树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文,黄河作为一个介绍对象、主角,由第三者——作者娓娓道来。
  运用第一人称描述,有以下好处:a.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b.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c.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得体会作者心情。d.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e.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因此,《黄河的话》比后者更容易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使孩子能迅速进入“我”这个角色。
  (二)关于黄河由来的描述
  《黄河的话》中对于黄河由来的描述在第三、四句:“山上的泥沙看见我动身,对我说请你带我们出去,也让我们看看广大的世界。我不好推辞,就带着那些黄色的朋友一同跑。因此,人就叫我‘黄河’”,以简略、拟人化的语言阐述了“黄河”这个名字的由来。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能让孩子感悟“黄河”名字由来的就是这段非常专业的阐述: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两者相比,前者虽然极具故事性却浅显易懂,后者虽然阐述专业却不易吸收。
  (三)关于黄河危害的描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是這样来阐述黄河的危害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前者简略地描述人们对黄河的怕以及为什么怕,言简意赅。后者运用了许多专业的数据,试图让学生对黄河的危害了解得更为具体、专业。从四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出发,如此专业的数据,除了留下“好多泥沙啊”此类的印象,很难再形成更加直接的心里感受。
  四、反思
  对于《开明国语课本》受热捧的现象,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有过这样一段话:“叶圣陶和丰子恺本身就是从事小学教学,当时就是很受欢迎的小学老师。他们作为大家,对于孩子的认知心理有着更准确的把握,这是现在很多语文研究者、教材编写者根本无法匹敌的。而且现在的教材编写者自己根本不站在讲台上,有相当一部分是跟小学教学严重脱节的。”
  确实,我们的教材中收录的课文,肆意篡改、阉割名著者有之,为达到某个道德说教目的而虚构故事者有之,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者有之,过于强调意识形态而忽略人文、历史价值者有之。正因为如此,学生对现用的教材中收录的语文课文能做到快乐阅读的很少。不乐于阅读,何来语文能力的发展?何来智慧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乐读,才能发展。
  作者简介
  董驻(1973.7—),男,籍贯:浙江省奉化区,本科,一级教师,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武岭小学,研究方向: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