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构建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创建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基于任务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应以设计教学任务为纲领、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支撑、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为实施,三者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建筑给水管道;任务驱动;信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方式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和技能融合而成的能力框架,是专业课教师努力的方向。因此,选择合适的任务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形成以任务为主线,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构建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
  下面以《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与安装》为例,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如何制作合理的信息化资源,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的活动环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
  1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包含理论知识且符合岗位技能需求的教学任务,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融合
  根据给排水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课程标准,中职学生作为面向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需要掌握的是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安装施工、维护和运行等岗位要求。
  本次课程根据中职国规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内容并查阅了该课程相应的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同时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调研了该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能领会设计意图、制定安装方案、指导工人的安装。
  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中第一章第三节《建筑内部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的理论知识和第九章第二节《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安装》的技能要求,整合为《建筑生活给水管道的布置与安装》。以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实际任务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模式,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融合。本次课教学任务选择的是“制定给水管道安装方案”,制定该方案中不仅体现了给水管道布置规范和安装规范的理论内容,通过本次任务学生也可以掌握管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管道安装方案,同时兼顾管道设计图阅读能力和安装技能操作能力[1]。
  2 依据教学任务特点,制作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达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并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
  本次课的理论内容《给水管道的布置和安装规范》属于规范条文的讲解,在专业课程中,枯燥的规范条文是专业教师讲授较为困难的教学内容。为解决上述教学难点,制作了Flash游戏化动画《给水管道的布置与安装》,采用的形式是给水管道布置规范演示和给水管道安装规范演示,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规范条文游戏化、规范条文内容场景化、形象化;解决了学习规范条文比较晦涩、难懂的问题,游戏化的活动贴合学生的兴趣,图文结合的方式利于学生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完成后通过闯关游戏检验学习效果,学生闯关成功产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是教师的几句表扬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闯关游戏中不满足规范而产生的问题,引起了学生足够的警惕,并使学生对规范的学习达到深化的目的。
  本次课的核心任务《制定给水管道安装方案》属于将规范要求向岗位技能转化的工程案例,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掌握制定给水管道安装方案的顺序,但制定给水管道安装方案一定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实现本任务,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给水管道安装的三个操作步骤:管道的定位→备料→安装,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模拟给水管道的安装,为学生深化理解给水管道安装方案的知识要点提供了练习的途径,同时该仿真软件的统计成绩功能也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本次课的技能训练《给水管道的安装》属于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由于管道安装操作的知识要点需要进一步总结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因此制作了《给水管道安装》的微课视频,通过微课总结学习给水管道的安装顺序和安装要点,并学会检验安装的效果。微课总长度为4分钟,短小精悍的视频方便学生通过手机自主学习和随时观看,指导学生给水管道的安装[2]。
  3 依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达到知识和技能融通的职业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稍差,但比较喜欢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在以往学习经历中很少获得认可和成功,心底希望获得鼓励和成功。本课特点是管道布置和安装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学生没有进入过管道施工的现场,缺乏实际工作体验。根据以上特点确定在本次课中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活动方式。
  3.1 活动1:情境引入,明确任务
  考虑到学生对专业课的陌生性,心理对未知事物的抗拒性。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手机拍照已经建成的不同建筑物内不同给水管道的不同部位,认识本次课要学习的载体——给水管道。通过播放任务描述动画进行课堂引入,明确本次课的任务《制定给水管道安装方案》,同时插播视频《建筑内部漏水的危害》,明确本课程的重要性,建立工作的责任意识。
  3.2 活动2:资源助力,梳理规范
  以Flash游戏《给水管道的布置和安装规范》为载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规范条文→小组讨论规范制定的目的→教师点评错误点及难点。规范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上抽象晦涩的条文,而是游戏中形象化、场景化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讨论,教师也能借助游戏中的动画讲解疑难点。比如:游戏中涉及的覆土厚度和管道埋深两个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利用学校课程平台的测验功能检测规范的学习效果。
  3.3 活动3:软件引导,制定方案
  制定给水管道安装方案需要完成三个步骤的活动:管道定位→管道备料→管道安装,以给水管道模拟安装软件为载体设计活动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给水管道布置图,由于无法一一考核每个学生阅读给水管道布置图的情况,可以利用软件的检测功能,檢测阅读效果,重点是各个管道的高程。第二步,管道备料环节,方法容易掌握,但学生容易在数量上、配件类型上出错,活动方式是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独立查找、相互订正、疑难讨论等方式,确定材料的类型、数量和长度。第三步,管道安装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给水管道的安装要求,其次小组讨论总结安装要点,然后利用软件的测试功能检测管道安装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讲解学生的易错点,通过层层深入递进方式掌握管道的安装要求。   3.4 活动4:实际操作,检验方案
  按照制定的安装方案进行给水管道的安装操作,由于教室实训场地的限制,仅需要给水管道中支管的安装操作。技能训练给水支管安装中,管道的定位和备料要求学生必须绘制安装草图,而且给水支管安装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和配合,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安装,因此在技能训练的实际操作部分,学生分组进行,每组4个人,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活动分为准备→安装→检查→点评四个步骤。第一步准备阶段:绘制安装草图、准备材料、准备安装工具和检查工具,这就需要学生将活动3中的制定方案环节所学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因此,要给予学生小组讨论、提问的机会。第二步安装阶段:管道的螺纹连接是课程前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要给予学生用手机观看课程平台微课《螺纹连接》的機会,复习螺纹连接的要点。第三步检查阶段:眼看预留口位置正确性,尺量支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水平尺检查给水管道的水平度;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实操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检测原理,并让学生观看录像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人如何进行检验的操作规程,更加具有直观性并贴近工程的实际要求。第四步点评阶段,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流程和安装成果进行点评,学生理解实操过程中安装要点如何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技术人员点评、总结,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比如给水管道安装时,不同管材安装时的注意事项,明装管道与安装管道的操作差异性等[3]。
  3.5 活动5:成果分享,总结评价
  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以任务《制定给水管道安装方案》为核心,以明确任务、知识准备、制定方案、检验方案四个活动为主线,每个活动中均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活动方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一个主观的认识,并且每个活动通过题目测试、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过程考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了客观认识。因此,在课程的最后环节通过成果分享的方式,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成果并分享完成任务中的一些感受,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交流和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协作的意识和总结能力。
  总之,基于任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从设计教学任务、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教学任务为纲领、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支撑、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为实施,三者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蒋晓霞.中职园林专业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以国庆花坛的设计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4):43-47.
  [2] 张程程.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网上购物》一课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7,(04):271.
  [3] 潘岩.《航空服务英语》微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制作的案例分析[J].高教学刊,2016,(11):136-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0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