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对湖南省郴州市河流水体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水体污染不是由单因素引起的,而与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相关联。因此,基于调查与研究,本文揭示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的原因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湘南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水体污染
  [中图分类号] X52;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6-119-2
  1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及原因
  1.1 污染现状
  近几年,湘南区域水质退化问题严重,总氮等含量严重超标,并且还在以较大的幅度不断增加。这种现象越到下游越突出,其中资江安化段水质污染面积大,污染程度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的水体已然失去基本功能。伴随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普遍。
  l.2 污染原因
  根据“源”“汇”景观理论,对湖泊、河流、海洋等进行“源”“汇”景观分类,同时以恰当的评价体系分析水体是否会受到区域“源”“汇”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根据以上理论依据,可以将湘南地区水体的污染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1.2.1 点源污染。郴江,为地区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有机肥,同时地区植被遭到破坏,使得农业灌溉用水在注入郴江时带入大量的悬浮污染物。此外,周围区域的生活废水进一步加重了河流污染程度,而工业废水排放也是导致河流污染的重要原因。
  1.2.2 非点源污染。广大农村地区农田、蔬菜大棚等非常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河道被污染,水中的氮磷等含量不断增加。同时,降雨初期径流中还会带来很多污染物,影响水体质量。目前,河道内的蓄水大部分来自于沿岸排放的生活污水。近年来,各种企业在生产中并不注意工业垃圾处理问题,缺乏合理的资源开采计划,严重破坏了地区环境和植被,导致大量泥土、有毒物质进入河流、湖库,增加了悬浮污染物的浓度,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2 水环境治理目标
  水环境治理最终是为了能获得无色无味的水质,给人以碧波荡漾的视觉效果,且保证藻类、鱼类等在水中健康生长。
  3 湘西地区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3.1 点源污染
  3.1.1 工业污染。①加强对各工业园区的污染监督,坚决不允许出现偷排、漏排等问题,同时排查区域内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进一步落实环保承诺制度。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回收三废资源,特别是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应向着发达国家的标准看齐。
  3.1.2 农业污染。①对在郴江两岸的畜禽养殖场实行合理规划,限期清理并全部移除,以实现对养殖废水的集中处理。②科学施肥,对施肥量进行合理控制。通常,一旦农田中氢素平衡盈余在20%以上、钾素在50%以上,就可能导致环境受到影响,故此将控制施肥量作为农业污染的工作重点。
  3.1.3 生活污染。①积极布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尤其是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但并未建立有效污水处理机制的地区,同时不断完善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②污水处理厂必须做到有效监督,实现监督日常化。各级政府必须确保相关配套资金得到充分落实,同时尽快建立在线监控机制;对擅自停运或不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追求其法律责任[1]。③针对区域面积较大、有着较少人口且呈分散分布特征的村落,污水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进行处理。
  3.2 非点源污染
  3.2.1 技术防治。对于非点源污染问题,在确定技术防治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湖泊水库自身的特征,如污染現状、污染源等,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手段。针对河岸带植被被破坏的问题,可建立缓冲带、水源涵养林等,以实现防沙蓄水的功能。对于农业耕作要因地制宜,这是农业耕作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具体指结合农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耕作方式如垄沟间作、间作套种等,尽量以生态肥替代有机肥。选择农药时,应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残留量少的类型。在田间种植营养物的指示植物,以观测土壤中营养物的含量。加强对湿地系统的保护,同时积极建设人工湿地,以截留悬浮物和难溶解的物质,将有毒复合物分解从而得到对水质无害的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2]。
  3.2.2 管理防治。针对非点源的管理防治重点应放在增强环保意识上,特别是农村地区,让人们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积极推广新的农业科技;加强法律的宣传和贯彻执行;建立农业面源的监测与监理制度及土地施肥管理制度。
  4 结语
  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农业不合理发展、生活污水等,均会造成河流污染,而河流污染也会影响城市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加强河流污染治理可以给农田灌溉提供清洁的水源,促进农业绿色生产,为鱼塘水产养殖等提供清洁的水源,有助于调节水质,在防洪防涝方面也有着突出作用,且河流绿色生态系统的改善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蓉,潘文斌.乡村河流生态的保悄途径:流城非点源污染防治[J].水资源保护,2006(6):91-94.
  [2]李团胜,石玉琼.景观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1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