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豆田间管理及收获阶段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窄行密植技术及其衍生的小垄密、大垄密和平做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大豆种植机械化技术日臻成熟,在注重大豆前期生产中整地和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同时,要提高大豆田间管理和收获阶段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既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生物技术,又包括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和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只有把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大豆生产中,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大豆田间管理和收获两方面重点介绍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关键词:大豆;田间管理;收获;机械化
  一、田间管理技术
  1.施肥管理
  (1)施肥原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深施技术,提倡将上茬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实施基肥、种肥和微肥接力施肥,施用种肥时要增氮、保磷、补钾,氮磷钾合理配比;夏大豆根据具体情况,种肥和微肥接力施肥。
  (2)底肥施用。生产A级优质大豆,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一般每亩大豆需施底肥尿素4公斤、二铵7公斤、钾肥7公斤左右,结合耕整地,采用整地机具深施于耕层12~14厘米处。
  (3)种肥施用。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肥料供应水平、品种特性和栽培模式,确定具体施肥量。在没有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地块,一般种肥商品量每亩约施尿素3公斤、二铵4.5公斤、钾肥4.5公斤。
  (4)追肥方法。追肥主要采取叶面喷施方式,根据大豆需肥规律和长势调整施肥方案,在氮、磷肥充足条件下,注意增加钾肥的施用量。一般在花期前后喷施2次叶面肥,用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分别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荚初期喷施,用量一般每亩用尿素0.5~1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0.3公斤,兑水750公斤。大豆面积较小的地块尽量选用喷雾质量和防漂移性能好的喷雾机进行喷雾,确保大豆叶片上、下都有肥;面积较大的地块,推荐采用飞机航化作业方式。
  2.中耕除草
  (1)中耕培土。中耕过程也是一次除草的过程,在垄作春大豆产区,中耕次数可达到3~4次。第一次中耕在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耕深15~18厘米,或者在垄沟进行深松,深度18~20厘米,标准要求垄沟和垄台有较厚的活土层;第二次中耕是在大豆株高25~30厘米时进行,耕深8~12厘米,中耕机进行高速作业,提高拥土挤压苗间草效果;第三次中耕在封垄前进行,耕深15~18厘米。根据苗情、草情和天气等条件灵活掌握中耕次数和时间,低涝地应注意培高垄,以利于排涝。对于平作密植春大豆和夏大豆少免耕大豆产区,建议中耕1~3次,推荐选用带有施肥装置的中耕机,结合中耕完成追肥作业,以行间深松为主,第1次为18~20厘米、第2、3次为8~12厘米,松土灭草。
  (2)化学除草。根据大豆田间草害情况,选择最佳除草药剂配方,要选择持效期适中、对后茬作物无影响、杀草谱较宽的除草剂,应用雾滴直径250~400微米的机动喷雾机、电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机或农业航空植保等机械,作业机具要满足压力、稳定性和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3.病虫害防治
  大豆产区需要实施科学合理的轮作模式,从源头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对于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和根蛆等地下病虫害可采取种子包衣方法进行防控,对于蓟马和跳甲等早期虫害,各地可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不同的种衣剂拌种或药剂喷施防治。根据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药剂及用量,采用喷杆式喷雾机等植保机械,按照机械化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对于大豆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应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和预报,选择适宜的药剂,依据具体条件采用机动喷雾机、电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和农业航空植保等机具和设备进行防治作业,要做到均匀喷洒、无滴漏、不重喷、不漏喷和低漂移,以防出现药害。
  二、大豆收获技术
  1.收获时期
  为了保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大豆成熟度和收割方式来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收获过早,大豆尚未完全成熟,籽粒百粒质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偏低;收获过晚,大豆含水量降低,会出现炸荚掉粒损失。机械联合收获一般在大豆完熟初期进行,此时大豆籽粒含水率在20%~25%左右,豆粒已经归圆,豆叶全部掉落,摇动大豆植株会听到清脆响声。分段收获一般在大豆黄熟末期进行,此时大豆田有70~80% 的植株叶片和叶柄脱落,植株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变成黄色,即可进行机械割晒作业。人工收割一般在大豆完熟期进行,此时叶片完全脱落,茎、荚、粒呈原品种色泽,豆粒全部归圆,籽粒含水量下降至20%。
  2.联合收获
  最好采用专用大豆联合收获机进行大豆收获,在收获作业前,根据大豆植株含水率、喂入量、脱净率、破碎率等情况,调整机器作业参数。一般调整脱粒滚筒线速度至470~490米/分,脱粒间隙30~34毫米。在收获时期,一天之内大豆植株和籽粒含水量变化很大,同样应根据大豆含水量和实际脱粒情况及时调整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降低脱粒破损率。收获时,割茬高度一般4~6厘米为宜,尽量放低割台,以不漏荚为原则,要保证割刀锋利,割刀间隙符合要求,从而减少割台对大豆植株的冲击和拉扯,以减少炸荚损失;要求合理适当调节拨禾轮的转速和高度,从经验上来看,一般早期的豆秸含水率较高,可适当提高拨禾轮转速,晚期的豆秸含水率较低,可适当降低撥禾轮转速,为了减小拨禾轮对豆荚的冲击,可对拨禾轮的轮板加胶皮等缓冲物。
  3.分段收获
  分段收获具有收割时间早、豆粒破损、炸荚和泥花脸降低,减少损失率的优点。要求割晒放铺连续不断空,厚薄一致,为了防止拾禾掉枝,要求大豆铺底与机车前进方向呈30度角,豆铺放在垄台上,豆枝与豆枝之间相互搭接;分段收获标准要做到割茬低,割净、拣净,减少损失,拾禾脱粒损失不超过2%,收割损失不超过1%,综合损失不超过3%;割后5~10天,籽粒含水量在15%以下时要及时进行拾禾作业。
  三、机械养护要求
  作业前和作业期间,必须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按规定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机器技术状态完好,作业时要时刻关注机车作业状态,发现不妥,及时处理,要求安全信号、旋转部件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齐全,定期、规范实施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侯颖;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及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8.05:63-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