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项以培育适龄壮秧、稀植浅栽和合理运筹肥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一、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优点
  1.省水
  旱育秧播种时,浇一次“走马水”,三叶期前一般不浇水,三叶期后遇干旱浇二、三次“走马水”,每次灌水30方左右,总灌水不超过120方,比水育秧节水80%以上。
  2.秧苗素质好
  (1)根系活力强。水稻旱育秧是指在育秧时秧田不淹水、而采取湿润灌溉方式的育秧方法。该方法接近在旱地土壤环境中培育秧苗,稻田通气性好、含氧量多,促进秧苗根系发达、根毛增多、活力增强。据测定,旱秧根系生长量、发根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比水育秧高,且旱育栽培根系在田间横向分布均匀,白根多,85%左右的根系集中在0-12厘米耕层。
  (2)秧苗植株矮壮。由于旱育水分相对较少, 地上部生长变慢, 植株矮壮。旱秧比湿润秧苗矮3.6%, 叶挺变短, 叶片变窄, 但叶片表面粗糙,绒毛多, 叶肉变厚, 单株绿叶数增多, 百株地上部干物重增加67.90%, 分蘖株率增加12.6%,是一种茎基扁蒲的多蘖壮秧。
  (3)抗逆性强。旱育秧苗单株叶面积小, 减少了蒸腾面积。据测定,旱壮秧的含水量较低,一般为植株干重的70%-75%, 比常规湿润秧低10%左右, 其自由水量减少、束缚水量增加、组织结构严密、体内高能营养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常规湿润秧, 因此其抗逆性强, 有利于水稻早播早插, 缓解双季稻区“双抢”的季节矛盾,为早稻迟熟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晚稻早插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大了温光资源的利用程度。
  3.插秧后返青快
  旱育秧苗比水育秧苗拔秧時用的拉力小,植伤轻,插秧后发根力强、缓苗快,无明显缓苗期。
  4.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结实性好
  由于旱育秧根系发达,发根力强,又是带土移栽,植伤少,移栽后几乎没有返青期,分蘖发生早、分蘖节位低。据研究,旱育苗不仅根系发达、深扎,同时还在根系周围带有大量旱生根系,增强了吸水吸肥能力,增大了吸收面积。到了结实期,根系也能保持较高活力,维持植株活棵至成熟,有利于增穗、增粒、增重。旱育稀植水稻群体分蘖发展平稳, 个体分蘖旺盛,个体壮, 群体稳, 成穗率高。同时在稀植的栽培条件下,单株的营养条件(根际营养和光合积累)得到改善,无论是主穗还是分蘖均较健壮,为形成大穗、大粒,提高结实率打下了基础。
  二、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
  选用具有增产潜力的中晚熟品种。
  2.整地、配方施肥
  建造肥沃、疏松深厚的旱地苗床,是培育壮秧的基础。秧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旱田,土壤要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供肥供水能力强;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N、P、K,尤其N、P配合施用更为重要。一般亩施土杂肥3000—4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或复合肥,30—50公斤,锌肥 1.5公斤。
  旱育秧苗三叶期后,秧根遇到埋头坷垃,易透风落干,出现青枯死苗。因此,整细整实秧田是解决旱秧田青枯死苗的主要措施。一般采用年前冬耕冻垡,翌春顶凌耙地,解冻后耕二犁,再耙细、耙实、整平,整成上松下实,没有埋头坷垃。
  3.种子处理
  播前用育苗灵或多菌灵等浸种,防止水稻恶苗病等病害。
  4.稀播育壮秧
  适宜的播种量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措施。一般壤土地亩播量25—35公斤,粘土地亩播30—40公斤,高产田秧田播量可降到20—25公斤/亩。
  5.加强秧田管理
  出苗前以保温保湿为目标,床土不干不喷水;出苗后至三叶期前一般不浇水,床土以干燥为主,保证秧苗根系健壮生长,控制地上部生长,增强秧苗抗逆性。如遇干旱,可喷湿润水;三叶期后至移栽前,也要以控水为主,遇到严重干旱(叶片卷筒,第二天早晨叶片不吐水)时,应浇“跑马水”,严禁大量灌水和积水。并根据苗情酌量追施肥料,或喷施1—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拔秧前3—5天酌情追施“送嫁肥”,每亩施尿素或复合肥4—5公斤。秧田出现杂草时,于一叶一心期前亩用50%杀草丹乳油300—5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或在杂草一叶一心后用敌稗1公斤兑水50公斤喷雾。出现病虫害如蝼蛄、蓟马等要及时用药防治。
  三、稀植高产的原因
  传统的稻作技术,一直采取密植一多穗一高产的技术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模式使产量达到500-550 公斤/亩还是可行的,要进一步提高单产却很难。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与之相反的技术模式,即稀植一大穗一高产。
  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讲,创造水稻高产最根本的就是要协调好源流库关系,做到源足、流畅、库大。稀植和密植完全不同的源流库关系恰恰反映了二者之间的产量差异。
  从实践角度讲,稀植高产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品种选择合理
  在品种的选择上,采用高抗、大穗、分蘖力强的中熟品种,如我地普遍推广的盐丰系列品种,是比较理想的,是增产的一个主要原因。
  2.苗壮
  稀植和常规栽培相比,秧苗苗龄提高l.0-1.5叶,株高增加2-3 厘米,每株增加分蘖1-2个,百株干重提高2-3克,秧苗素质明显提高1个档次。
  3.施肥方法科学
  稀植一方面增施磷钾肥,另一方面在氮肥施用上,采取前控、中保、后促的施肥模式。既保证了单位面积形成一定的穗数,又保证了在提高有效分蘖率前提下形成大穗,后期加快灌浆速度,提高成熟度和千粒重。
  4.分蘖增长平稳,有效分蘖率高
  稀植栽培由于采取了前控、中保、后促的施肥模式,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分蘖增长平稳,有效分蘖率高达90%以上,减少了过多无效分蘖对肥料的浪费和对形成大穗的影响。
  5.功能叶多,寿命长
  稀植通风透光条件好,功能叶多,寿命长,对后期灌浆结实有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