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和“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走向世界,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工匠精神”是现代工业制造业的灵魂,体现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发展的新时代,全球竞争异常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需要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发展,文章就创新和“工匠精神”如何引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探索。
  关键词:创新;工匠精神;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的体现,是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份额。随着时代的转型发展,也更加重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地创新,努力成為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展示中国工人阶级新时代的新风采。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创新是发展的首要要求,“工匠精神”也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软实力。
  1    工匠精神
  1.1  概念
  工匠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精神,体现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制造发展的精神源泉,对企业的竞争和员工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制造业是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资源按照市场的要求,通过制造过程,提供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相应产品的行业。工匠精神在现代制造业中,也就是生产者、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以质量和品质赢得信赖。所以,“工匠精神”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灵魂,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工匠精神,要让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先进的技术设备被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加强技术的创新,提升品质,创造品牌,以此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1.2  工匠精神
  工业强国一般对工匠精神都非常重视,重视其产品与品牌以及质量。如德国,他们的产品质量、品质享誉世界,他们对于产品的精细度要求非常高,这样逐渐形成了工匠精神,其工匠精神也是德国制造业成功的重要内涵,也是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让其在欧洲经济困顿的时期仍能稳定发展。这也说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
  我国也在不断地把工匠精神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不断地创新改进,追求完美,比如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离不开长期以来的工匠精神,是许许多多的科技人才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追求完美的结果。我们的大国工匠李一枪,充分发挥了匠人精神,手握焊枪,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类似的工匠还有很多,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不断地追求匠人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缔造完美。
  2    当前制造业面临的现状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要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提出的转型升级思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开始深度调整,我国的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其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兴起,产业变革已经不可阻挡。当前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就包括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给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及营销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云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极大地优化了劳动力、资本、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传统产业实现了提升和改造。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制造业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活品质的改善,基本的生活保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加追求品质和质量,当前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实际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实现创新,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的制造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一些新型的体系被研究,一些创新的成果也不断地涌现。要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发现其存在的短板和弊端,不断深入创新优化。我国制造业当前主要面对的问题:首先是政策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并且也给出了支持和肯定,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却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制造业企业的受惠面偏小。然后是激励机制问题,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出人才的创造性,提高创新能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人才、信息、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并高效配置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其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发挥出其实际作用。其次从服务体系来讲,在新时期,就要跟随新潮流,当前制造业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完善加强,一些高科技的新型设备缺乏,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够,而且在技术水平上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前几年出现的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的现象,就能体现出中国制造业的一些问题。最后从社会环境来讲,不具备创新性思维,工人的社会地位以及收入的水平相对较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弱化。
  3    中国制造业探索工匠精神的路径,实现转型升级
  3.1  创新和工匠精神的延伸
  创新与工匠精神,离不开专注;也离不开对每一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高度关注。德国产品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就是其对产品研究的专注,可以发现德国产品的更新并不快,也没有出现瞬间暴富或者成为焦点的现象,凭借的就是专注。在实际的制造业发展中需要加强质量的监管,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好产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它来自于对每个细节的打磨和探究,基于一种将细节做到极致的欲望,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工匠有着更为深远的意思,只有具有工匠精神,设计研发人员才会对产品不断钻研思索、不停打磨探寻,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技术和工艺创新。首先,需要强化研究成果与制造能力的转化,通过扭转基础研究转换现实生产力的不利局面,缩小研发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加快技术转化速度。其次,需要促进劳动力的发展,通过政企合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制造业各领域所需的人才;最后,需要支持“制造创新机构”稳定持久发展,通过商业模式运用,打造“制造创新机构”的生态系统,将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中国制造”的技术化、高端化。   3.2  弘扬工匠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制造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工匠精神有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中国制造2025》指出了制造业在发展新时期的发展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影响国民经济的主要内容,所以就必须要发挥工匠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向着制造强国迈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制造精益求精,打造“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新时代。
  培养工匠精神,教育行业要身先士卒,根据实际的要求创新教学,重视实践教育,满足社会对其的实际需求,要培养其匠人精神。另外,企业要完善对于工匠的管理体制,制定机制,激发其创造性和积极性。
  其具体的措施:(1)完善国家制造业的体系建设,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重视高校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实际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技术的要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出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另外还要重视对新型材料、新型设备的研究,为逐步实现自动化不断地探索。(2)提高技术水平,对一些新型的设备进行研发,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一些重点装备的技术和产品要不断优化,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性瓶颈,要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
  3.3  重视现代工匠的培养
  “中国制造”要向着“中国创造”改变,就需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促进制造业的升级,那么其中主要的一部分就是工匠,培养现代工匠是必然的。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制造队伍的建设,当前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和人才,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具有先进理念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在先进技术上,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工匠的培养发展。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改造,不断地突破制造难点。让工匠精神成为工匠的主流精神和主体意识,一个企业要服务好技术工人,重视群体的成长发展,学历提升与技能提升并重,完善“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竞赛、技能晋级、技能激励”,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创新热情,鼓励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
  另外,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挥出工匠的创新力,比如开展发明、创新建议等活动,并且能够邀请对应的技术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工匠的技术能力,能够引导其创新的思想。要大力地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让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让工匠享有本该属于他们的尊重和敬意,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主要探索创新和工匠精神如何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首先对工匠精神的概念进行阐述,列举了世界上和我国比较著名的工匠精神的发挥的例子,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发展现状探讨创新和工匠精神如何引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和重视培养现代工匠,加强品牌的创设,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让我国制造业向着制造强国发展,从而提升国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月.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探析[J].法制博览,2018(27):230-231.
  [2]叶  杨.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J].滁州学院学报,2018,20(3):95-97.
  [3]李铭超.现代制造业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内涵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10-12.
  [4]晏  涛.论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8,29(2):58-61.
  [5]乔文琦.让“工匠精神”引领“中国智造”[J].经贸实践,2018(8):239-240.
  [6]李  珂.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級呼唤工匠精神[J].人民论坛,2017(17):60-61.
  [7]姚玉秀.创新和“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J].信息系统工程,2016(1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3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