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落实办学宗旨、实现培养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课程。在学校课程的建设中,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
   阜新市实验小学坚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围绕“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目标,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
   一、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完善办学理念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为主线,提出了“12346”为核心体系的办学思想和策略。“12346”是指一个中心,即以德立校,全面育人;两条主线,即德育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三个办学思想,即“全面+合格+特长”的育人思想、“科学+规范+特色”的管理思想、“人文+和谐+品位”的环境思想;四个特色工程,即环境工程、艺术工程、科研工程、名师工程;六个治校策略,即用人文的环境吸引人、用合理的目标激励人、用人本的管理规范人、用温暖的情感服务人、用发展的评价塑造人、用高雅的艺趣净化人。
   二、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安排是最受学校关注的方面,也是每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头戏”。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可见,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我校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学校把“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作为核心目标,并分解为“八个方面的人生奠基”,即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构建支撑一生的精神、培育享用一生的智慧、夯实相伴一生的学识、提高发展一生的能力、培养受用一生的习惯、增强恩泽一生的体质、打造幸福一生的个性。围绕这个发展目标,我们努力构建适合我校发展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与建设。
   基于此理念,我校提出“一基三辅N特修”课程体系。“一基”是以国家课程为基本;“三辅”是学校增设的三门辅助的校本课程,包括传扬中华美德的道德课堂、积淀中华文化的经典诵读以及开发智力培养探究兴趣的益智探究课;“N特修”是发展学生特长,满足学生需求,适合于不同学生的自主选择课程,这是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探索,特修课程共四大类(科学、艺术、体育、文化)12个社团,包括神笔马良动漫社、墨兰轩书法社、水墨丹青国画社、希望之星合唱团、春之蓓蕾舞蹈团、花季少年啦啦队、天籁之音古筝团、发现王国科技探究社、能工巧匠综合实践社、Robot机器人社、英之翔外语社、追风少年足球队。
   为了贯彻《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我校加强了地方课程和学科实践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地方课程采取集中授课、学科整合、活动融合相结合的形式。地方课程人与自然与科学课相整合;人与社会与道德与法治课相整合;人与自我与班队活动相融合,由班主任组织学习活动;魅力辽宁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又整合了教育资源,达到了减负高效的效果。学校强化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踐能力,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10%的课时不挤占,并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比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阜新万人坑参观活动;探访伊利集团社会实践活动;与市国税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参观税务直属分局,做税法的小卫士普法宣传活动。
   学校要通过校本课程、实践类课程的有效实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科学、艺术、体育、人文等各领域的学习,并在其中发现和发展自身特长,学校有效培养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学校在下一步的课改实践中还将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切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给学生更多样的“营养”。
   三、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注重理念引领、师德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引领、教研引领、制度引领、平台驱动引领,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创建了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环境,确立了培养高素质、高品位、高修养、高能力、高奉献教师的培训思路,为教师成长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学校开展教师“千分行动计划”,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实施名师建设工程,促进优秀教师迅速成长;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举办“校园百家讲坛”,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开展博客教研,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倡导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举办“家长开放日”,促进家校联合。学校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师政治素养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进一步更新,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进一步增强。
   四、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打造高效课堂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并结合我市开展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主动探究,大胆实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构建高效愉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学校将“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作为全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教学研究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我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五、以校本课程为突破,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落实办学宗旨、实现培养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课程。在学校课程的建设中,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
   例如我校的道德讲堂课聘请了35位教师为客座教授,他们编写教材,撰写论文;我校的益智探究课有40位教师被确定为课程导师,他们在满负荷工作的基础上又为学生义务上课,教师已编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40篇,益智探究课成为了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学校还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点校。经过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家利用寒假时间完成了益智探究课学生教材的编写工作。除此之外,中华经典诵读课已在我校开课5年多,我们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经过多次修改,去年制定并印发了《实验小学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对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们在校期间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乐学自信、勇于探究、乐于分享,得到了很好发展。
  (责任编辑:孙丽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