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117-01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种植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其发作原因和症状又被广泛称为烂麦头、麦穗枯,主要分布在潮湿、天寒区域,特别是在气候较为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严重时可导致苗枯、茎秆腐烂等现象发生,对农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作原因;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一般因感染多种镰刀菌所引起,病菌可在病残体存活,还会在小麦扬花期的子囊壳中蚕食。通过气流、风雨等途径进行传播,首先营腐生生活,而后侵染小穗。小麦盛花期感染率最高,且该病能在种子内越夏过冬。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及病因
  1.1   发生情况
  赤霉病类属于真菌性病害,从小麦的发苗期到接穗期均有出现,可造成大规模的苗腐、穗腐,其中对收成量影响最大的是穗腐,一般出现在灌浆后期。赤霉病发作初期,个别小穗的外壳会呈现大量的淡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株小穗。染病的小麦穗呈现枯黄色,且病源处有粉红色霉状物,当病症发展到一段时期时会出现黑色颗粒[1]。染病小麦的籽粒皱缩或干秕,且具有毒性无法食用。冬季赤霉病会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田间的植物中生存,早春便会在小麦等植株残体中生成紫黑色的子囊壳。待子囊孢子成熟后,便会随着空气传播载体侵入到花药或颖壳中,称为初次侵染源,病穗产生的孢子可再次引发病害。迟熟、不耐肥的小麦品种在感染赤霉病后其病症更为严重,且地势低洼、排水性能不好的土壤都会造成大批小麦染病。
  1.2   产生原因
  一是菌源的基数较高。我国地势分布辽阔,特别是在平原地区,每年都有病害程度为4级以上的赤霉病感染基数,具备大规模的侵染条件。 二是降雨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赤霉病的发作。据调查,4月中上旬的降雨时段与小麦穗扬花期吻合,为赤霉病病菌的侵染提供了条件,且具有反复作用的特征。 三是选用的小麦品种抗性较差。栽种多以郑麦、鄂麦和豫麦为主,这些品种感染赤霉病的概率较高,抗性差,因此需要着重考虑。四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受地方气候、经济、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在进行赤霉病防控时无法对抽穗期的小麦展开病害预防工作。一般情况下,为了有效防止在小麦齐穗期感染赤霉病,使用药物治理,遇到雨期时则要抢在停雨的间隙加以防治,对防治技术和人员知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受到超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在抽穗时期都会出现较大雨量,不利于防病工作的开展[2]。虽然部分地区实施了抢晴防治,但雨后对药物的冲刷作用较强,降低了药物效果。
  2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防治对策
  2.1   选用优良品种
  应当优先考虑抗性好、免疫性高的品种,如苏麦3号、湘麦1号、西农88、皖麦27号等,不同地区应综合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以达到高质、高产的目标,满足市场需求。播种前可用石灰水浸泡。此外,要合理安排农业灌溉,湿地土壤应主动开沟排水,从源头上降低赤霉病的发作率。收成后应对土壤进行深耕灭茬,消除病源。选择恰当的时间播种,避开扬花期与雨季相遇。推广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合理搭配营养元素的比例,忌偏施氮肥,以提高抗病能力。
  2.2   药物防治
  使用增产菌与小麦种混合,添加0.21 g/m2左右的固体菌剂,混合时间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所使用的农药应具备渗透性好、耐雨水冲刷、持久性的优点。每667 m2田地可选用25%的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喷,或者使用浓度为28%的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用。根据气候变化、品种特性和发育期状况,制定用药量和间隔时间,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以免病菌产生抗性,减小药物的作用效果。小麦成熟期容易出现赤霉病、虫害和麦蚜混合发作的状况,对此需要提前配制好40%浓度抗蚜威混合60%的禾枯灵,施以尿素、丰产素等营养素,提高防治效率。在雨季时,则要在喷药后的7 d再喷1次,喷药部位为小麦穗部,均匀喷药。栽培人员要牢记防治关键在于时机准确、药物足量、二次防治,施药时期为麦穗扬花初期、降雨前24 h和7 d后。
  2.3   强化防治管理
  在小麦品种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期,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防控工作,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各地农业生产部门要广泛动员部署,落实监督、指导责任,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作物病害测报网的作用,加密监测,全面掌控苗情、病情和墒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实时开展科学防治。对于小麦赤霉病常发区,由于病源基数较高,加上雨季降水量较大,需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原则,喷施高效药物,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做好对路药剂调整,以便发生连续阴雨天气时可及时打药,降低病害流行的风险。
  总体而言,有效减少小麦赤霉病的發生情况,就要推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施药作业的防治措施,精准指导人员栽培,巡回治理。综合运用各类防治手段,做到蹲点包片,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 1 ] 张广照,郭贵东,杨瑞清,等.不同施药时期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J].湖北植保,2018(06).
  [ 2 ] 郎立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9(01).
  (收稿日期:2019-0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