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一、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二、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三、要选择最佳的合作时机。四、要精选小组合作的内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
  课堂教学中,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使各小组之间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以便于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此外,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还应按学生自愿的原则,通常4~6人为一组,有1人担任组长。座位的安排可以采用正常座位、前后位或U安形坐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即可。
  二、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从事理解活动的一种有效学习,其中包含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互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小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时,要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对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要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等。
  三、要选择最佳的合作时机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选择恰当的交流时机;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意见不同,发生争端时;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全面时;当学生表现欲较强,争着回答问题时;需要学生深化自己的认识,促进内化时。在以上几种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表扬到小组而不要表扬到个人,因为回答问题的同学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
  四、要精选小组合作的内容
  合作学习能否收到实效,还与合作讨论的内容有关,事实证明,精选合作讨论的内容,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笔者认为,选择合作讨论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知识的重点处
  在每节新授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寻找他们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可以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就会自觉地利用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操作,分析、比较,逐步完善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要选择知识的难点处
  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加以解决。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由于学生受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往往进入了死胡同。此时,就需要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1、4、7或者2、5、8三张卡片任意摆出一位三位数,试一试所摆的这些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
  3.要選择学习的关键处
  数学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要解决他们往往要选准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组织小组在这些地方进行讨论,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有些知识尽管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运用中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能够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新旧知识的比较研究,也同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错误的产生。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需要教师精心培养的一种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收到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