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式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讨论式学习应按照一定的步骤科学运用,做好讨论的定题,课前准备等工作。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86-01
  讨论式学习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讨论是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时常运用得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运用讨论式学习这种方式上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很好发挥出讨论式学习应有的功效。历史课讨论式学习应按照一定的步骤科学运用,前提是教师要组织策划好讨论的问题,作好课前准备。
  一、定题
  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因此,定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经过研究与课堂实践,历史课讨论式学习应遵循几个原则:
  1.准确具体性原则。
  好的讨论题首先必须表述准确,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其次是具体,有代表性。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具有讨论的价值,题目要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例如,在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组织学生讨论:“尼德兰革命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早,但为什么说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來?”
  2.启发性原则。
  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问题一般涉及三类:一为史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二为解释性问题,根据教材可以基本解释清楚。三为评价性问题,学生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考得出结论(每一学生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一类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你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等。
  3.适宜性原则。
  讨论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要选择那些难度适宜,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不同年级的讨论题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如初中学生年纪小,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一般不宜开展较大规模和较深的课堂讨论,可以在教材基础上作些拓展探讨。例如,鸦片战争教学中可以就“闭关政策对清政府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从清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观目的和产生的客观效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开放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可在学习课本知识基础上,研读历史材料、图片。学生通过讨论不仅发表观点,而且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在遵循适宜性原则基础上的讨论,会使学生参与的面广,同时又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4.兴趣性原则。
  历史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于一些具有多重性质的历史事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有一定关系的问题有兴趣,愿意进行讨论。例如在三国鼎立教学时,教师设计讨论: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在讨论时既可从历史角度去分析,也可从文学角度来讲,说明理由。这样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作引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锋就会积极、主动。
  5.师生共同参与原则。
  在进行课堂讨论题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题的设计,学生可就讨论的时机、讨论题的表述、讨论的方式等提出建议。
  二、课前准备
  充分地、细致地进行课前准备是讨论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第一步:补充资料。补充资料的原则是:客观性——资料在经过甄别后确认是可靠、可信的;形式多样性——可以有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提供不同层次的资料。补充资料的内容:与讨论问题有关的原始资料、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有关的史学专著的书目、节录,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及主要相关论文目录、论文摘录)。补充资料中的一部分可由教师提供,主要是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获取。
  第二步:辅导。对学生怎样准备讨论、怎样进行讨论在方法上给予辅导,包括如何拟定讨论提纲,如何做到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从史出,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等。
  第三步:拟写提纲。学生搜集汇总材料后拟定发言提纲。
  第四步:布置讨论场所。在教室张贴、摆放与讨论题有关的历史图片、书籍、文物模型,营造讨论式学习的氛围。
  三、课堂讨论
  组织课堂讨论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教师导言务求简明、切中要害。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可按相同的观点分组进行进一步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讨论中,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切忌做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教师以讨论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在讨论中,学生应成为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的工作,为学生把握好讨论的时间,节奏和方向。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内容加以总结,对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足的学生也要给予及时的纠正,从而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韦梦菲.浅谈讨论式教学在历史课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2]骆应琴.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用好讨论式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3]肖芙,王林发.课堂讨论:高效课堂的思维激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