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探索的天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独立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创造情景、激发鼓励、激励引导、建立冲突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表达独立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将根据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创造情境,激发自主合作探究动力。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必要认真创造一种情境,这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创造情境是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自主性的有效途径。例如,当应用数学教授《加法》时,我展示了一组兔子在野外采摘蘑菇的图片,并询问你观察到了几只兔子?看到这张有趣的图片,学生们非常自然地进入场景,加上他们仔细观察和讨论,并得到了各种结果:一個是左边的8只兔子和右边的7只兔子,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非常有兴趣参与表达和思考数学活动。
  其次,激励引导,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从现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独立探索与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合作。
  1.学会从书中探究知识
  自我探索是让学生学习探索知识,并独立于书籍和实例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用获得和理解的新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当教授“认识小数”时,数学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分米,学生不会用分米作为单位来表达确切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例题1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制定自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以便学生能够从书中了解所要探索哪些知识以及要解决哪些问题。遇到困难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将慢慢学习如何探索和吸收书本知识。
  2.学会从操作中探究知识
  数学的特征是抽象的,但它们必须基于感性知识。数学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是通过儿童思维中的感知形成的。再把感性认识转变成抽象的概括。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观察,将一个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通过实验,对角折叠正方形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将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叠成一个平角,学生知道平角的度数,也就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第三,建立冲突,开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源泉。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根本原因。教师应不断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例如,在教授“矩形”区域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两个矩形。然后演示矩形演示器上的两个矩形,在学生得出矩形周长公式后,询问学生: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然后显示已知长度和宽度的矩形。怎么求面积?同时呈现一个已知的周长和一个长的矩形,思考:如何求面积?还可以出示已知面积和长或宽,想:怎么求周长或宽(长)?最后出示:如何用最小的围墙包围最大的矩形区域?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认知不断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此外,它开辟了学生独立探究的源泉,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探索欲望的高度渴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