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谈清代盛京驿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驿递是古代官方传递公文的主要途径,为此在全国各地都设有驿站,驿站是古代通信网络的重要节点。在清代因盛京特殊的政治地位,盛京驿站的設置与管理规制也就不同于一般了。
  关键词  清代 盛京 驿站
  中图分类号 K249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12-20
  Abstract Mail station was the main way for the official documents to be transmitted in ancient times. For this reason, there were mail stations i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tation was an important node of anci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the Qing Dynasty, due to the special political status of Shengjing, the setting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 of Shengjing station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s.
  Keyword Qing Dynasty; Shengjing; mail station
  一、东北驿站沿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来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而辽宁地区在唐朝就有了驿。辽代在中京大定府至东京辽阳府之间设置了十四处驿馆。金代在上京会宁府至燕京之间,也沿辽西傍海道设置了驿站。此外,在辽宁地区还建有专门传递军事信息的递铺。至明代基本上在东北的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不仅如此还设立了递运所,专门从事货物运输,其主要任务是递送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清代沿袭明朝的旧制,各省所设为驿,军报所设为站,驻京则有提塘,边戍则有军台。运送官物的称递运所,在各省腹地厅州县相互传递公文的则称铺。至清代,基本沿用前朝的驿站设置,但因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盛京是清朝的留都,其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地位。盛京驿站也与其他省有所不同。
  二、盛京驿站的构成
  盛京驿站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是根据交通状况而定。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已经合并了递运所的功能。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铺递传送。清代在盛京设置29处驿站,四通八达,向东可达兴京老城(今新宾),向西至山海关直通京城,向南至凤凰城站可达朝鲜,向北由法库站至吉林宁古塔站道。各驿之间的里程最多80里,最少40里。此外在各州县还设有若干铺,递送平常公文。盛京的铺递遍布全区。各铺之间的里程最多不超过50里,每铺设铺兵1—2名[1]。
  1.盛京驿站的官制。清代的驿传事务统一由中央的兵部管理。兵部设有车驾司,管理全国邮驿,下设驿传科、脚力科、马政科、递送科等机构,分办该司事务。另设有会同馆和捷报处。前者管理位于首都的皇华驿,后者管理首都的收发文报,各省在捷报处设驻京提塘官1人,负责交发本省送各部院的公文以及各部院咨行各省的公文。各省腹地所设的驿隶属于厅州县,归按察使主管,各州厅县也有专设驿丞管理邮驿事务的。而盛京驿不隶属厅州县,专设驿丞,归盛京兵部管理。各驿按等级配有驿丁、驿马,铺配有铺兵。清初,原定在盛京至山海关共13站设关防官1人,盛京东至兴京,南至朝鲜,东北至吉林黑龙江,北至法库边门共16站,设关防官1人,管理驿站的钱粮驿务。康熙五十九年(1720)停设关防官,改由盛京五部司官内指定1人管理,每年更换,雍正元年(1723)改为三年更换。后又增设正、副监督各1名,由盛京五部堂官在郎中、员外郎、主事内选出。这些都是经组织考核、政府任命的公务人员。如果工作满三年,不出纰漏,经考核合格,遇机会还可以升迁,或调回北京补缺。每驿设驿丞1名,驿丞由驿丁中考取补用。与别省不同,盛京驿驿丁都是旗人。而这些旗人都是下下等人。据《奉天通志》记载:边台、驿站、网户三项旗人,系清初三藩降卒。当时由云南拨来884户,均为平定吴三桂时俘虏,分布边台守边挑壕,驿站传递文书、网户捕牲罗雉。不给工资口粮,只是按人头拨给荒地,自行开荒生产,养家糊口。清朝对站丁及其后代规定三不准:一是不准当官。站丁最大的出息只能在本站当个笔贴式或者当个领催;二是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即便是文武奇才也无资格应试。三是不准离开驿站百里,越百里者即为“叛逃”,违者杀罪。直到光绪四年(1878),才准许站丁在扣足其子孙三代后参加考试,也就是说,从祖爷爷辈开始当站丁的,到这辈才可以参加考试。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废除驿站,设立文报局时,站人才摆脱驿站三不准,被允许入学堂参加考试[1]。
  2.盛京驿站的驿马、驿车及经费。马是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驿站传递重要文件也都是借助于马传递的。因此各驿站都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马匹,供过往差役、官员换乘使用。盛京额设驿马989匹,按各站的紧要程度及地方情形分给百余匹或一二十匹不等,分养在各驿站,每匹马每天支给草料银一钱或八九分。各驿额定驿马每年允许倒毙十分之三,由盛京户部发给经费补买,每匹马给补买银九两,死马马皮、内脏折银五钱,上交给盛京户部。各站饲养的驿马,是否足数、健壮是考核驿官称职与否的条件。对驿马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奉差官役可否用驿马、用几匹,都要根据勘合、火牌中的标注支给。驿官如果私自借用或将驿马借给他人,一但被查出,驿官和借马者都要受罚,各杖八十。光皮肉受苦还不算完,还要按天追缴租金。所以,想要在驿站占点便宜很不容易,弄不好就是既要花钱,又要被打屁股。运送物品,接送官员还要用车。用车的规定是每100里为一站,给车费银一两,多10里增一钱,少10里减一钱。没车或不能行车的地方,每车给脚夫4名。车并不是每驿都备,需用车时,常常要雇用民车。所有经费都由盛京户部拨给,拨给方法是照上一年实际费用预支。年终持清册报盛京兵部侍郎审查核销,多退少补。   3.邮符。差役、官员在办差需要叨扰驿站时都要持一种邮符。邮符是在驿站间传递公文时使用的凭证,是一种加盖骑缝半印的空纸,编有字号,称为勘合、火牌。其功能和形式都类似于现在的介绍信。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勘合、火牌内要填注奉差官役的姓名、所给夫马车船廪给口粮数目,每日行程里数、限到日期等。勘合、火牌的填写是十分严格的,漏填错填都要受罚,应用朱笔用了墨笔都要扣三个月工资。勘合、火牌的使用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有紧急军务时使用勘合,寻常奏报只能用火牌。奉天将军及盛京五部府尹各衙门,运送陵寝祭品、一应本章及紧要奏折时准用勘合火牌,其余不准。勘合、火牌由兵部按官员级别发给,公、将军给火牌十张、勘合四张,并且不许滥用,每年所用数目要造册报兵部查验,没用的要送兵部销毁。对过境有特定任务,需派兵保护,要填兵牌,注明派护兵几人,还要加贴尾单,所过各驿要在尾单上注明所给兵数,证明是按规定办理,没有多要,并盖上公章。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注明“马上飞递”,限日行几百里字样,令沿途各驿站接递。一般公文限日行300里,紧急公文则标明400里,或者500里、600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影视作品中常见传递重要公文的400里加急、600百里加急,即指此规制。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要填写连排单。就是用纸条写上转运邮件种类、数量、日期粘于公文封套上,沿途各站均在排单上填注到达时刻,以便查核,如有延误,便根据排单上的日期追究邮卒。
  三、盛京驿站的主要功能
  1.递送公文。在清代早期,朝庭与地方间的谕令、本章、奏折、军报等,都由驿站传递。重要公文、军报等由专差递送,驿站负责提供服务。一般公文则由铺兵传递。铺兵递送公文,要求一昼夜行300里,稽留三刻,就要笞20,每多三刻罪加一等。公文到铺后,不管件数多少,铺司要立即登记,派铺兵递送。铺兵递送公文过程中,若将公文封皮磨损,不动原封的,一件笞20,每三件罪加一等。将公文损坏,则要笞40。藏匿公文或者拆动原封,一件杖60,多一件加杖100。一个铺经常出现这种事,铺司就要受罚,当然也是打,因为他们无工资可扣。不过这也有点层层追究,实行责任制的意思。
  传递公文的差人要持兵部颁发的火牌,由司驿官查验无误后,按火牌上注明的标准,提供伙食、住宿、马匹或草料。凡公差人员出外干办公事,是不准占宿驿舍正厅上房的,违者笞30。为了减轻差人的负重,以免延误公文,对差人所携带的包裹也有严格的规定。顺治十二年(1655)规定,奏章、文册包裹重量不得超过40斤。康熙十一年(1672)规定,上奏的本章用小匣装,不准超过10斤。册籍用马驮,不准超过60斤。不准乘驿马携带私物。凡乘驿马出使人员除随身衣服器仗外,携带私物10斤杖60,每多10斤罪加一等,最多杖100下。所帶私物没收入官。奉差人员到第一站时,要将应背的包裹称准斤数,在印单上注明,以后每夜住宿驿站的驿员要仔细检查,如果情况相符,就在印单上填写某站验明并无重物字样,日间所过驿站还要验看印单。出差人员不按勘合火牌填注的路线行走,擅自绕道,打扰驿站的,也要受罚。当官的要官降两级,不是官的那就只有挨打了,先杖100再说。迟误奏章或不按驿接代、传递的,则要罚俸六个月。不小心将奏报朝廷的本章,弄湿或破损,也要受罚。
  驿站传递有严格的时限要求,盛京将军、奉天府尹的本章到京期限为8天。康熙四十七年(1708)规定,内外紧要公文,都交马上飞递,在票牌上注明限日行三到四站,间或有五站的,约计也不过四五百里,这样的公文并不常有。但却总有延误,为了防止延误差事,司驿官推卸责任,规定文件发出时要在邮符上注明限几日到,文件发出后,每到一驿都要由驿官注明到达日期,出发日期,如有延误,按此追查。若路途遇大雨、发水、道路泥泞等特殊情况,则要由地方官出具印结,也就是说要有政府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误时超过三刻者就要受到处罚。
  2.运送物品。盛京驿站每年还要运送大量的人员、物品。发给守边兵士的粮饷、盛京礼部派人送高丽纸张、送朝鲜国进贡物件,盛京兵部拉载修造战船的匠役,盛京、黑龙江、吉林等处进贡的蜂蜜、鱼粉、野猪、鹿尾、貂皮、松子、人参,运送陵寝供献用的羊、牲、果品、佛花、纸布,册封蒙古福晋的册匣,兵部发往各处的人犯等等,都要经由驿站。由驿站提供车辆,或折给雇车费用。
  3.接待官员。驿站除传递公文外还兼有招待所的职能,遇有官员出差,按所办事务性质、品级高低在沿途驿站享受一定规格的待遇。盛京驿站的接待任务尤其繁重,皇子谒陵、公主下嫁、皇帝出巡、满蒙贵族进京朝见等等,应接不暇。如何接待,朝廷都有定制,各级官员该带多少随从,是骑马、乘车还是坐轿,都是有规定的,不是想摆多大排场都行的。顺治初年规定,持有勘合的官员一品官补助银二钱二分,二品官银二钱,三品官银一钱八分,往下依次递减。持火牌的每分给银一钱,口粮每分给银五分,后来又规定,勘合内各官从役及八旗各官亲随兵每人各给口粮银五分。各驿站按此标准接待,不准超标。顺治十二年(1655)又规定,驻防将军准许带马40匹,协领20匹,参领、佐领、闲散官员各15匹,无品笔帖式及领催甲兵各3匹、弓匠铁匠等各2匹,沿途支给草料。八旗官兵前往住防,将军都统准带家口40人,副都统35人、协领及三品官30人,以下递减。由沿途驿站发给口粮,人数多于定数的只按定数给,人数少于定数的,则按实数发,而且是给粮不管饭,管饭就不给粮。官员要是奉旨回京或是赴任要带家眷,先要将人口实数报上来,按规定在勘合内注明应给车马口粮数目,途中若有病故逃走的,要报地方官出具印结粘在勘合上,各站则停止供应其口粮。京师差官送三陵祭品,凭兵部火票沿途驿站要配给车辆。电视剧《李卫当官》中,致仕相国的儿子在驿站中颐指气使、胡吃海喝,是不符合史实的。各衙门官吏及出使人员,没有印信凭据,随便役使老百姓抬轿子,都要杖60。官员如果让不应享受驿站服务的人享受驿站服务,或是滥给勘合、火牌的,要降级调用,多支驿站钱粮,事后能够补上的,也要扣六个月工资。可见清代靠工资过活的人很不保险,动辄就要被扣工资,而且一扣就是好几个月。
  4.解送人犯。刑部发往盛京、吉林等地的人犯,持兵部兵票,由盛京将军拨兵解送,有妇女、老弱病残的,沿途给车。自盛京刑部解往京师或各省的人犯,由盛京将军拨兵解送,兵部发给兵票火票,每犯每驿给制钱十五文。由吉林、黑龙江等处解往京师或各省的人犯,据开原城守尉来文,移盛京将军拨官兵解送,据各将军火票沿途各驿供应饮食。
  驿站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交通网络。随着火车、汽车、电话、电报等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出现了文报局,驿站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民国元年(1912)8月1日,奉省公文改归邮局递送。盛京驿站最终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于淑娟.盛京驿站——清官方通道[N].辽沈晚报,2007-6-28.
  ★作者简介:于淑娟,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档案专业,现任辽宁省档案馆(辽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图片音像部副部长,副研究馆员;张晓风,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档案专业,现任辽宁省档案馆(辽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技术保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