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时代,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文化振兴,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战略工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总要求可谓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乡村文化振兴则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驱动力”,而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将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问题与对策
  引言
  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主要面向城市开展,农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广大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信息素养的差距。这些问题亟须公共图书馆通过有效途径予以解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也有责任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
  1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是青山绿水、农庄小院,乡村的美丽还应当包括农民精神上的美丽。基层公立图书馆可利用自身藏书,引导群众继承优良传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1.2继承和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
  基层图书馆一般对本地区的区域文化具有详细的掌握,有着大量资料,图书馆可以与区县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挖掘那些被忽视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继承发扬本地旅游文化和乡村文化,还可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
  2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
  2.1居民满意度和认可度较低
  农村图书馆服务单一,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差异化文化偏好和需求,居民满意度和认可度较低。现代意义的图书馆早已突破传统意义的借书看书功能定位,成为书籍阅读、知识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多功能的文化空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农民,对于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及其行为存在着巨大不同。农村图书馆由于经费、场地和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制约,基本上只提供单一的阅读服务,针对农民、儿童等读者群开展读书交流、讲座、征文等服务基本没有,无法满足农民的差异化文化偏好和需求,导致居民对农村图书馆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较低。
  2.2服务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农村边界正逐步打破,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农民意识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既有城市生活的人生理想,又有农村生活的现实需求,在工业生产和田园牧歌间一时难以平衡。特别是与上世纪农村社会生活不同,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从城市覆盖向农村,农民对城市和农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农业发展有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要求,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对于提供文化供给的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簡单的书籍、报刊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3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应用对策
  3.1创新推进“日常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使命。探索创新推进“日常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可以有效破解城乡文化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日常化”“常规化”阅读推广工作的同时,要与“书香之家”“美在农家”“五好家庭”“乡村文明家园”评选相结合,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改善乡风民风,持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基层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要合理制定年度活动计划,结合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新进展、乡村(社区)群众阅读新需求,及时调整、科学安排活动场次,全力推进“菜单式”“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模式。
  3.2积极参与挖掘、保存和传承特色乡村文化
  3.2.1积极挖掘和保存乡村文化精髓
  针对乡村文化逐渐弱化的客观现实,公共图书馆人应深入农村,了解民风民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采用文字、录音等手段把那些口授相传的乡土文化记录下来,还原乡村文化本色,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和集体记忆。
  3.2.2加强特色典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统领,辩证对待乡村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风民俗,积极组织本地区文化收藏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一些独具特色的技艺、家训、曲目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载体进行归纳、整理、展览,反映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形成本地区的“文化图腾”,使其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资源,净化人心,教化乡邻。
  3.2.3大力加强宣传,介入百姓生活
  乡村文化是活文化,是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同时,乡土文化又必须回归和反哺给广大农民。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乡土文化才会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地位和技术优势,大力加强宣传,利用报刊、手册、传单、映像、广告等各种手段,做到广而告之,潜移默化,使之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基因,最终实现文化生活再生产。
  3.3公共图书馆应大力激发乡土文化内生动力,创新文化发展
  3.3.1充分发挥农民热情,培养乡村文化能人
  鼓励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致富能人、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有效弥补公共图书馆人才的缺失,实现文化人才振兴,调动农民参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乡村文化建设自下而上成为常态。
  3.3.2联合文化部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积极在有条件、有特色农业文化资源的农村地区,以文化产业发展为载体,引导和团结广大农民艺人,参与文化创新,将传统手艺向文化产业发展。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保护,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富民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多重目的。
  3.3.3建立乡土文化创新激励机制
  针对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新活动,为农民搭建更多展现文化创造的平台。筹措文化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定期下发文化创新课题,对有重要文化创新的群众予以政策扶持,既重视精神鼓励,又重视物质鼓励,从而掀起农村乡土文化创新高潮。
  结语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搭台唱戏的重要作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组织者、参与者、传播者,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专业文化技能、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激发农民主人翁精神的文化平台。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使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不仅可以繁荣乡村文化,丰富乡民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提高文化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公共图书馆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规划精神,切实履行图书馆工作职能,自觉肩负起文化兴农的时代要求,为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
  [2] 何绍辉.乡村振兴视眼下的“乡村病”及其应对[J].湖湘论坛,2018,(5):62-69.
  [3] 吕宾,俞睿.乡村文化自信培养困境与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18,(4).
  (作者单位:山西省图书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