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院校班级学风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良好的班级学风具有正面导向作用,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班级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项长期性工作。从思想基础、制度基础、组织基础、专业基础等四个方面出发,着力于形成班级学风建设完整体系及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    键   词]  班风;学风;教风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66-02
   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核心,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是成才的基础,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风气变得有些浮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为扭转学生思想,帮助他们打下良好思想基础,班级学风建设势在必行。
   一、加強班级学风建设
   (一)思想基础
   抓好入学教育,从源头上筑牢班级学风建设的思想基础是做好班级学风建设的第一步。入学初进行爱国爱校教育、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教育、专业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
   1.爱国爱校教育。通过讲座、升国旗、QQ、微信、微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警惕性,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为以后的思想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思想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能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思想基础。学生只有从思想上开始转变才能够取得实质性进步。
   2.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教育,使学生明白行事的底线,自觉规范行为;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礼仪、交谈礼仪、餐饮礼仪等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文明做人、文明做事。
   3.专业教育。入学教育时安排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课教师给学生讲解本专业基本情况、学习目标、各阶段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及今后教育提升和职业倾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及目标,增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条理性、系统性、目标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4.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入学之后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追踪,注意进行档案更新及健康指导。开学之初,辅导员与每位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状况,以便从容地应对每一位学生的突发状况。建立“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健康预防体制,学院设立心理健康中心,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宿舍设立心理小组长,多层次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避免出现问题。
   5.安全教育。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安全得到保障,学校的一切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印发《安全须知》,通过观看视频、邀请民警、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国防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安全应变能力。进行安全应急演练,配合学生处、保卫处、后勤处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提升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自身安全。
   (二)制度基础
   1.完善考勤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根据系里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请销假制度》《课堂考勤制度》《活动考勤制度》等。因高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在入学之初就严格进行学生考勤,辅导员和班委配合每天入班查迟到和旷课情况并对旷课学生进行严肃处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之后辅导员进行抽查直至完全放手由班委全权负责。当学生出现松懈的情况,辅导员一定要严抓一段时间,防止学生缺勤状况的反弹。
   2.加强宿舍管理。各班班委轮流对本班学生就寝情况进行检查,辅导员及学生会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对晚归及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通报并批评教育。定期检查宿舍卫生及大功率电器,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不管大小考试每位学生必须签订《考试承诺书》。考前,利用班会、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考中,严格执行考场纪律;考后,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并做好教育工作。
   4.修订学生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等规章制度。系里实行《班级积分制度》,此制度对学生在校的考勤、成绩、活动、比赛、生活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可以较全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等以班级积分作为重要依据。班级积分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并公布结果,对积分较低的学生进行及时教育防止其进一步恶化。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对于月积分较低的学生一定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辅导员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组织基础
   1.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及任用。在班干部选拔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采用固定型或轮换制。班干部的任用不过分追求完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选取适合各个职位的学生,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有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建设。选拔班干部时一定要采取民主选举方式,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制定有利于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制度,提高班干部管理的实效,让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制度可依,有制度保障。
   2.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任用初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使其明白岗位职责及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升工作能力。中后期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定期培训,提升班干部解决问题能力,使其能够较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班级的良好发展。除了进行培训,还要加强对班干部的考核,对于不合格的班干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罢免或留职察看。    (四)专业基础
   1.以师风师德促学风。通过“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师风征文比赛、“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主题论坛等系列活动,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使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示范者和引路人。
   2.充分发挥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每年下半年开展校级技能大赛,我系举办的“机电一体化项目大赛”“电工技能大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大赛”三项技能大赛经过赛前培训、初赛、决赛前培训、决赛等环节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升,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技能大赛的总结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及课程改革。
   我院成功申办了第十一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机电一体化技能项目。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發我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赛中我系学生取得了团体一等奖,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为“国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加强了我系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重视,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奠定基础。
   3.以教风促学风。鼓励老师成立教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室,如我系牛振华老师成立的“3D制造实训室”大大激发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每年举办的教案比赛、教学信息化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每年度的教研课题,促进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能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最新动态,完善学生的个人知识结构。
   4.优化实践与理论配比。根据我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这一特点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中强化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动手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每个班级设置1~2名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加入学生班级QQ群、微信群,随时为学生解答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风建设的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主要成绩
   通过班级学风建设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取得一定的成效。机电工程系16级各班考试通过率达到93%,出勤率达到95%以上,16级154名学生有12名学生通过体检、政审正式入伍;技能鉴定报名178人次,通过113人次;专升本报名36人次。此外,两名学生获得2018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电一体化项目”比赛全国、河南省团体一等奖;两名学生获得2018年河南省高职院校“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一名学生被评为安阳市2016年度优秀共青团员;两名学生获得2017年“青春志愿行共创文明城”青少年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优秀志愿者荣誉;2016年16级应用电子技术班团支部被评为“安阳市优秀五四红旗团支部”。
   (二)经验
   1.班级学风建设和教学工作密切相关
   师德师风建设、技能大赛、教风建设、优化理论与实践配比等措施可以扬长(动手能力强、承受挫折能力强等)避短(基础差、主动性差、自制力不强等),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2.辅导员职责明确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能够专人专用让辅导员有更多精力提升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班级学风建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切实形成合力,做好班级学风建设。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工作的永久性话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切实加强班级建设,为改进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艳秋.营造卓越学风应成师生共同追求[J].中国教育报,2018(12):1.
   [2]余东先.高职院校班级学风差异性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239-240.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