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岁的425例接受梅毒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60岁的1935例接受梅毒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照组,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检,针对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假阳性率;结果 ≥60岁患者假阳性率83.33%高于<60岁患者假阳性率10.26%,且P<0.0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大于60岁患者中假阳性率高达80%左右,应谨慎对待。
  关键词: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假阳性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3-062-02
  梅毒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主要是感染苍白密螺旋体导致。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全球发病人数位居第五位。病毒会引起人体多种器官功能形态发生改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针对梅毒早检测、早治疗显得至关重要[1]。当前临床上检测梅毒的方法较多,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最为常见,但是随着酶联免疫吸附試验广泛应用,发现其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的情况,本文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进行分析,详细情况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一般资料选自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接受梅毒抗体检测的23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1246例,女性患者为1114例,患者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年龄为98岁,中位年龄为(55.36±12.14)岁。将其中≥60岁的42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60岁的19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伴有恶性肿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1.2方法
  1.2.1所需仪器和试剂。本次检测所需仪器为北京普朗洗板机及普朗全自动酶标仪,TP-ELISA的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盒选用日本富士瑞必欧珠式会社产品。
  1.2.2检测方法。所有接受检测的对象均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3ml,然后将其置于离心机上以4000r/min离心处理15min后,常规分离血清待检,整个检测过程全部由我院检验科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开展。所有待测血清均先采用TP-ELISA进行检测,针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再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予以确诊。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对象的假阳性率。其中真阳性的判定标准为:TP-ELISA和TPPA结果均为阳性即为真阳性,假阳性的判定标准:TP-ELISA结果呈阳性,TPPA的结果呈阴性,并且2周内复查结果未改变便提示为假阳性[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实验组425例患者经TP-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12例,经TPPA检测,结果为阳性共2例,假阳性有10例,假阳性率为83.33%,对照组1935例患者经TP-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76例,经TPPA检测,结果为阳性共68例,假阳性为8例,假阳性率为10.26%,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梅毒主要指的是因为感染梅毒螺旋体而引起的一类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性接触,除此之外,母婴垂直传播、吸毒、注射药品等也会传播。当前临床上诊断梅毒的方法较多,大多数诊断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基础上,而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则是实验室血清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常见方法。TP-ELISA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常见,但是这类检测方法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检测值处于临界区域中,无法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影响了梅毒的治疗[3]。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了≥60岁和<60岁以上的人群开展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和TPPA检测,结果发现≥60岁患者的假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60岁患者假阳性率为10.26%,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为:一、绝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丙型肝炎、淋巴肉瘤等),这些疾病可能引起机体释放诱导产生抗类脂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的交叉抗原,除此之外,患者因为生理状况改变也可能引起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为假阳性;二、个别老年患者体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螺旋体,这些螺旋体会诱导产生抗属、群或者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三、当前TP试验所需的商品试剂盒,只有FTA-ABS配备了吸收剂,其他的TPPA和ELISA全部未配置吸收剂。导致需要检测的血清全部没有使用吸收剂来吸除同非梅毒螺旋体交叉反应的抗体。
  导致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为假阴性的原因众多,除了上述的年龄因素外,还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样本因素。样本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样本处理不完全。待抽取检验者的血液后未等到完全凝固便将其放置在离心机上将血清分离,导致纤维蛋白没有全部析出,容易在板孔上形成絮状物或者纤维蛋白薄膜,引起洗板时不干净,板孔内存在残留酶,引起吸光度值偏高,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②样本溶血。当样本溶血时会导致细胞内液各类活性酶和拥有酶样活性的物质非特异性与底物接触,溶血后反应孔非特异性地吸附血红蛋白,若没有将其清洗干净,便会导致催化底物出现一定显色,增加了本底吸光度值,引起假阳性。③样本被污染。为了避免血清样本被污染,要求在新鲜时便检测,一旦血清样本被污染,一些细菌中存在的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便会形成非特异性感染,引起结果出现假阳性。④样本保存不当。针对在 5天内检测的血清样本需要将其保存在4℃的环境中,如果超过1周检测的样本则需要低温冷冻保存。(2)操作因素。在洗涤过程中伴有溢出的情况,导致强阳性样本的反应液对周边的阴性孔造成污染而产生假阳性,当洗涤的次数少或者洗涤时间短,导致洗涤不够充分,板孔内残留酶试剂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另外底物液反复使用长时间遭受强光照射或者被污染时也会导致检测结果呈阳性[4]。
  综上所述,梅毒血清学检查作为临床中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是并非唯一依据。在梅毒的诊断方面,除了要结合化验结果,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生活史和既往病史,再结合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过程中,控制好样本的质量,以免样本分离不当,引起样本溶血或者被细菌污染等等。在实施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针对检测结果为阳性,需要进行确认试验来确诊,从而降低假阳性率。
  参考文献
  [1]孔韦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验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6):921-923.
  [2]周迪,马永娟,王彬,许宏霞.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8,42(09):900-901.
  [3]吴尔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2):242-244.
  [4]韩晓峰,刘蔚,李素君,等.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08):1491-14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