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即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便使得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在此背景下,采取何种教学举措才能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低效的现状,以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始终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使传统课堂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下面,笔者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做些总结,以供参考。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是否能够实现高效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环节设计得是否成功。而对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初中生而言,问题则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不妨以问题为契机,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依据来引入新课,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我与社会》这课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电影《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彩片段。待视频播放完毕,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鲁滨逊是真的到了世外桃源了吗?他是真的与世隔绝了吗?”这一饶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引發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待学生自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我继续说道:“鲁滨逊虽然在孤岛上生活了四年,可是在这期间,他的知识、技能和手中的火枪等工具都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这些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像鲁滨逊这种极端的例子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更何况我们呢?那么个人与社会之间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如此一来,既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直观教学,突破难点,深化理解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已然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可以将抽象的道德观念与理论知识转化得更具形象性、具体化和生动化,而且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内容,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因此,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实施,既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又是新课改中提出的最新标准。
  以《公民基本权利》这课为例,对于刚刚接触法律知识的初中生而言,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于是,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典型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可以让学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此同时,我还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了比较区分,以使学生明确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例,从而总结出了不同诉讼各自的特点。如此一来,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
  三、角色扮演,促进参与,强化体验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单一,学生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不仅与新课改所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而且也不利于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鉴于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角色扮演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遵守规则》这课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1.在排队买东西的时候,有两个人在你面前强行插队,破坏了原本井井有条的秩序,这时你该怎么办?2.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由于马路上车辆比较少,很多行人都无视红灯横穿马路,这时你该怎么办?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分配角色,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通过语言表达与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对以上情境进行演绎重现,并模拟剧情的发展。如此,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了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的意识。
  四、开展活动,运用实践,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真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实践和应用,以使学生不仅可以习得理论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还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人格情操,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让家更美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学会用具体的行动关爱自己的家庭。鉴于此,在教学完这课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针对自己的家庭状况和父母的工作情况,与父母一同制定一份孝敬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计划,建议:1.可以侧重从孝心和孝行两方面思考和制定行动计划;2.制定计划时应考虑实现的现实性和可行性;3.和爸爸妈妈一起践行计划,体验孝亲敬长的亲情之乐。如此,通过开展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学会了热爱自己的亲人,用具体的行动关爱自己的家庭。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勇于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寻求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常丽.试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86-87.
  [2]  马龙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2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0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