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加强公民普法教育、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的内容,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高校法律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法律教育改革工作。本文就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教学改革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教学改革
  引言
  近年来,高校生犯罪事件频繁发生,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大学生犯罪事件、校园贷等侵害大学生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案例都表现出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特点,揭示出现阶段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行为都和时代存在着不适应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对这些现象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法律教学改革工作,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来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法律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1)从学生的个人层面来看,加强法律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法律来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对全能型的人才需求量更大[1]。因此,高校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来培养全能型的人才,全能型的人才就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法律逻辑思维和法律意识。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才能正确面对各种法律意识,面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事件能够妥善处理。
  (2)从学校层面来看,加强法律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构建和谐的校园,落实依法治校。近年来,各种高校伤害事件频繁发生,高校持刀伤人事件、室友投毒事件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事件的发生也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由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引发了校园混乱。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能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大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非常活跃,接受新鲜的事物能力非常强,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思想,从而降低各种校园暴力和校园伤害事件,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2.改革法律教学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2.1提升法律教育的比重和地位
  要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改革高校法律教学,就要求高校一定要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法律教育的比重和地位,改变法律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的尴尬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更加重视法律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一般是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来接受法律知识,这套教材中法律相关内容比较少,其所占的比重较低,大部分高校都将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教育重点,涉及到法律知识教育的内容比较少,这就导致法律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得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2]。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法律教学改革,单独开设法律教育的相关课程,增加法律教学内容,提升法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增加法律教育的课时,同时加强对法律教育的考核力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2结合传统法律文化来开展法律教学
  在实际的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性更新教材内容,将我国最新颁布的法律条文渗透到法律教学中,确保大学生学习到最新的法律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结合我国传统的优秀法律文化来开展法律教学。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我国传统的优秀法律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基。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才能真正实现法治中国的建设[3]。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渗透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以此来丰富法律教学的内容,同时提升学生对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自信和认可,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促使学生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充满信心。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从传统美德中的诚实信用讲到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此来活跃法律教学课堂,让法律教学也不再枯燥和乏味。
  2.3引入案例式教学法
  當代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接受能力非常强,同时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和反抗心理,因此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法律教学将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可以引入法律实务人才,将案例教学法灵活应用到法律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将法律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出发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利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教学的时效性。高校可以聘请法律实务人才到高校的法律教师队伍中,并让法律实务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和实例渗透到法律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解法律相关的知识。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层层剖析,从而将其中蕴含的法律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案例来举一反三,从一个案例例举出和这个案例相似或者相反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借鉴之前的方法来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法律知识并学会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提升学生自觉守法、执法和用法的意识。
  3.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要改革法律教学,提升法律教学的地位和比重,开设单独的法律相关课程,以此来提高对法律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来开展法律教学,同时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教学环节中,以此来提高教学实现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邹津宁. 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探究[J]. 明日风尚,2018,13(5):200-200.
  [2]  杨烨.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8,27(14):82-82.
  [3]  马燕敏. 大理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兼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改革[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5(10):20-20.
  作者简介:胡玙璠(1998.05-),女,汉族,浙江永康人,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法学,知识产权意识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0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