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导师制是加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影响双导师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双导师制中课程设置、评价、管理等可行性策略及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双导师;影响因素;策略
  艺术硕士专业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实践性特征,有利于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欧美国家的该教育体系较为成熟,入学要求较多,有的国家与职业准入相关。2005年我国设置艺术硕士MFA(Master of Fine Arts)专业学位,是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其中,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涉及美术、艺术设计、电影、音乐、戏剧、舞蹈等许多领域以及200多家授权单位,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2]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理论研究及艺术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双导师制是将高校与社会资源整合,让校外资深专业人员加入导师队伍,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关于双导师制,许多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普遍认为校外导师无论是在艺术实践还是论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都不够,校内外导师缺乏沟通与联系,培养模式和体系有待完善,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对于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进一步促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艺术硕士专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艺术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培养院校也各有特点,内容广泛,涉及美术、艺术设计、音乐、戏曲、电影、戏剧、广播电视等领域。[1]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起步较晚,授权单位水平参差不齐,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第一,大部分艺术类专业导师既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指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两种硕士培养有趋同现象。
  第二,校内导师参与研究生专业实践不够深入。
  第三,有的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第四,学校对校外导师及校外实践教学过程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尤其是对校外导师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界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2]
  第五,艺术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模式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第六,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因素众多,既受到学校培养体系及导师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艺术实践环境、就业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3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发展策略
  3.1 双导师制中的课程设置
  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选择课程的主动性,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学,跨学科的选课环境有利于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些综合性大学在增加多学科课程设置的同时,要提高教学质量,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同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具有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双导师制下校外导师要参与研究生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增加实践性或实用型的教学内容或课程,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完善双导师的遴选机制
  校内外导师的选择非常重要,只有校内外导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和学术学位导师遴选规则应该各有侧重,要建立不同的遴选制度。许多高校对校内导师的资格审查很严格,对校外导师很难设定统一的标准,其中,艺术创作作品及获奖情况可以作为专业学位导师的重要评价指标,学术学位导师则更加注重科研能力,这样分类遴选有助于发挥不同导师的专业特长,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3.3 完善导师的培养与考核激励机制
  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工作考核,建立责任、权利、义务三者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履职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考核,特别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中校外实践基地的监管,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提升导师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
  针對导师,要建立培养机制,鼓励导师积极参与行业艺术实践,并就实践情况纳入业绩考核,通过与设计公司或展演公司的合作,不断提升指导能力与水平。学校要经常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特别是校外导师缺乏教学经验,通过系统的学习,校外导师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实践课程,也有助于其他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目前,校外导师主要提供专业实践的场所,在其他方面的参与不够深入。因此,应积极提倡校内外导师科研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讲座、专题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沟通与联系,实现双赢,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更好的结合。不同地域条件下,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江苏省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业教授政策,有利于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值得我们借鉴,广州大学采用了“进阶培养,四段递进,学用一体,服务地方”的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2,3]通过总结经验,加强沟通交流,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与应用,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4 结语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需要对招生录取、课程设置、艺术实践到毕业管理等多方面加以完善,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双导师制”是培养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实现专业化、高层次与实用性等人才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有效的方法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同时也需要行业大众的广泛支持与理解,只有得到高校及社会的广泛认同,方法才能真正落实。当然,研究生培养也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支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的提升,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如何发挥跨学科的教学优势,突破专业界限,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同时加强校内及校际导师间的合作,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只有不断实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培养方式,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才能在专业理论学习、科研创新、艺术实践等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郁平.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硕士培养改革策略研究[J].艺术探索,2018(11):249-250.
  [2] 陈其和,王丹.“双导师”视阈下高校艺术硕士生培养质量保障策略——以中国画方向为研究个案[J].美术大观,2012(5):158-159.
  [3] 王爱民,卢慧敏.“双导师制”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初探[J].轻工科技,2014(10):154-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