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如何加强当前县级气象部门科普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气象科普是当前气象基础业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市民与我们气象部门相互交流、认知的纽带。随着各类新兴的媒体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视,本文针对黄石市气象部门特别是两个县局,就如何做好当前气象科普工作,总结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气象科普;融入;思考建议
  气象科普是当前气象业务工作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基础工作领域之一。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通过气象科普工作的各个地区横向对比和国内历史沿革的纵向对比分析,针对“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科普需求,点面结合,全局思考,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一、国外气象科普经验概述
  国际上总体来看,气象科普工作主要是嵌入气象机构的社会化服务中实现的。一般而言,国外气象部门服务分为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类,服务对象分为普通公众和特殊用户群体两个层面。普通公众层面的服务包括一般性天气预报、涉及日常出行的天气信息服务等,以及与应急避险、交通等部门联动形成的气象信息预警服务;而针对航空、航海、农业等行业的特殊群体用户,则按需为其提供专门的气象信息服务,该服务为盈利性服务。此外,国外比较重视结合重大气象和环境事件开展密集、全方位的公众宣传。这种常规气象信息服务和定点气象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打造一个张弛有度、全面渗透的气象科普环境。
  二、加强当前县局气象科普工作的相关建议
  黄石地区气象科普工作同其他大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一是气象科普工作思路还显局限,气象系统内工作条块分割问题仍然存在,科普未能有机融入气象领域各项业务之中;二是现有网络平台资源缺乏有机整合,网络气象科普缺乏权威形象和声音,社会公信力不足;三是现有气象科普基础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四是气象科普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断层。
  (一)宏观思考,谋划立体工作格局
  一是科普内容的立体化构建。气象科普内容应涵盖四个层面:(1)气象知识的普及;(2)气象科学中人文精神的普及;(3)气象工作知识的普及;(4)气象领域政策的普及。二是科普主体的立体化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吸纳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气象科普;吸纳科研人员、大学生、专业社会人士等加入气象科普工作队伍。三是科普手段的立体化打造。打造展览、讲座等传统宣传手段,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互联网、微博、微信、微视及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三结合的立体传播手段。四是科普目标人群的立体化设计。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气象科普。五是科普地域、时间的立体化设计。气象科普工作开展要充分考虑地域、时间因素,点面结合,常态化与应急化结合。
  (二)打破条块分割,科普有机融入气象核心业务
  气象科普的范畴应以预报预测和气象服务等业务为核心,辐射渗透到涉及气象科研、人文精神、政治经济和民生各个领域的工作。气象部门不应仅仅是一个研究部门、行政机构,也应该是科普机构,它的科普职能应当贯穿在核心业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要调整打通各业务部门间工作域的条块分割,在核心业务设计和开展之初就将科普有机融入。
  (三)分受众,坚持“需求导向”
  坚持“需求导向”,兼顾公众自我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面向未成年人的气象科普要展示气象科学的“新、奇、实、美”,满足其兴趣和探索需求;面向城镇劳动者的气象科普应以实用为导向,满足其科学劳动、科学生产的需求;面向农民的气象科普应注重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相关,满足其增产致富能力提升的需求;面向社区居民的气象科普应贴近日常生活,满足其安全健康地生活的需求;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气象科普应扣紧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满足其科学管理水平、科学决策水平提升的需求。
  (四)充分发挥气象科普基础设施作用,推动校内外气象科学教育结合
  气象科普基礎设施的完善和发展是我国气象科普工作中的亮点。未成年人是气象科普的重点对象,中小学校是气象科普的重要阵地。今后的气象科普工作,要重视校内校外气象科普资源的对接,充分利用好各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校园气象站。为此,建议黄石市局、大冶、阳新局能够设立专项,推动中小学校与本地区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台(站)等建立稳定的联系,推动气象科普领域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密切结合。
  三、结论
  从目前黄石地区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和发展推广来看,同样没有摆脱“国家队”实力强、水平高,而地、县气象局相对较低,有时影响力可能还不如民间的“气象爱好者”团队这一现象。因此我们基础业务工作者对气象科普的重视程度、经常化程度、覆盖面、针对性需要再上一个层次。因此从繁荣全社会的气象意识、灾害意识和助推气象发展考虑,气象科普工作应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布局,抓住机遇,形成机制,促其业务化、社会化、信息化。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各级气象部门都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持续改进完善,努力为人民安全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冬娥,旷煜菲,李少武.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通讯世界,2017(04).
  [2]段文.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9).
  [3]侯亚红.谈电视与气象科普的传播[J].黑龙江气象,2008(03).
  [4]张目.运用融媒体开展气象科普工作路径探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03).
  [5]陈辉,王玉岗,王运行.基于科普基地平台建设的气象科普模式研究[J].创新科技,2017(08).
  作者简介:袁野(1992-),男,湖北阳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通讯作者:郑琪(1986-),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气象观测和气象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