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品质,让学生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同时,学习国学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伦理观、人生价值观等。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国学文化是对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而国学教育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国学对小学生的和谐发展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阶段中的目标要求,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进行分析。
  一、因材施教,优教优学
  一般来说,国学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的学术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思想和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无价的精神食粮。国学所涉及的范畴极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医学、哲学、琴棋书画艺术等等,可谓包罗万象。而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国学内容进行集体学习,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会初步欣赏中国书法的美,适时应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品读中华传统经典著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语文离不开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恰恰是学习国学的有效途径。因此,结合小学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由初步了解到深入品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在小学第一阶段低年级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由字词过渡到句篇,逐步引导学生背诵节奏感强烈的传统文化诗篇。例如,背诵《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让国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走好人生的学习之路奠定基础。在第二阶段的中年级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语文学习园地中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对成语中的历史人物以及成语的出处、含义、用法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成语“杏林春满”“胸有成竹”等。在第三阶段的高年级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由点到面进行国学学习,着重由课内文本学习延伸到课外经典著作的阅读。例如,由文言文《杨氏之子》延伸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由《伯牙绝弦》延伸到《吕氏春秋》;由古代小说《草船借箭》《将相和》延伸到《三国演义》,由《景阳冈》拓展到《水浒传》等等。在阅读中华优秀经典著作中学习国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丰富形式,传承经典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活动、做手抄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故事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有带着强烈爱国主义的,如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有艰苦求学的,如《孔子拜师》的故事等等。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讲国学经典故事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明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老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故事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国学的欲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增强节日的仪式感。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最高表现,表达了人們对生活希望、追求和憧憬。多样化的民情风俗体现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和谐包容的精神品质。“每逢佳节倍思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传统节日都是最容易唤起人们内心深处那份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浓浓情感。对此,老师可以利用“我们的节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念教育,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教育学生要饮水思源、凝聚族群、关爱自然;端午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殉国明志的爱国情操,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等等。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不同的民俗风情,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好国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熏陶、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必修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不应该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老师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古人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不懈努力,终会像大鹏鸟一样,展翅翱翔,驰骋天际,只有这样国学才能发展和传承得更多更长久。
  我们语文老师除了“会教”,让学生“会学”,还要“会解惑”,老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修养,加强国学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国学兴趣爱好的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另外,老师可以建立网上讨论监督平台,让学生制定国学知识学习内容和进度表,老师不定时进行检查,并进行疑难讨论和解答,这样学生可以更好更多学习国学知识,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国学犹如绵绵的春雨般渗入到我们的学习中,滋润我们的心田,引领我们实现人生的价值。“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青少年一代都热爱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传承优秀,那么我们的祖国必然会更加繁荣昌盛。
  五、结语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教育工作者就犹如脂膏,不断燃烧自己,点燃希望,让国学的火种在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中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方勇(译注).庄子·养生主[M].中华书局,2015-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