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要求真正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其对学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积淀一定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阐述文言文教学的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导向、方法选择和评价更新,试图追寻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希望。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核心素养;教学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面临着“行到水穷处”之窘境:教学导向目标枯燥乏味,或重言轻文,见文言文的教学变成文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或重文轻言,在未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大谈特谈文化内涵。教学方法选择混乱无章,无目的或形式单一,导致课程趣味性凋零,思维碰撞未见,审美创造毫无。教学评价方式落后单调,重点仅仅放在了重点文言知识和语法的掌握上,对于学生是否真正领悟古人智慧、传统文化之美这些动态表现却未作要求。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既是时代要求,也为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两手抓,即文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与古代传统文化的对视中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情操,最终达到育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这也为我们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导向、方法选择和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一、目标导向——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为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总体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四者相辅相成,在目标导向中均要有所体现。
  首先,目标设定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在扫清字词障碍中理解文章大意,在学习文章中带动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实现“文”“言”不分家。正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便可抓住关键词“闲”去理解诗人的豁达;而在《爱莲说》易理解的文章中设置为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带动各种虚词实词的理解和识记。
  其次,注重学生语言的外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類实现知识、经验、思想和能力的形成的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有着强烈的标新立异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要因生而定。如,教学《桃花源记》,我们可以设定“你如何看待桃花源里的人的生活方式?”或是“如何深层次地看待武陵人的不守信用”的开放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再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向学生展示文言文中的物之美,人之美,景之美,精神之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之美,不断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方法选择——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此种画面: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如奔腾之黄河,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如八爪蜘蛛,画面很美不敢看。这样的课堂看似充实却枯燥乏味,教师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学生仅仅是充当听众而无思考、反问之空间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有活力,让教学积极性得到舒展。
  1.在激趣中品文言
  文言文的教学面临着年代不通和语言不通两大难题,学生往往对此望而却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还原历史本相,让学生对文言环境有着比较全面的理解。利用学生喜新热衷自我表现的特点,设置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中加深对文言文中内容的理解,在不断地揣摩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不能仅仅流于形式,需要学生在课下的资料积累和各种揣摩,同时角色扮演的文言文选择最好是容易理解的。
  2.在碰撞中炼思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言文与我们的现在相隔甚远,古人的观点放在今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碰撞的思维点,让学生在语言组织和锻炼中发散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学《木兰诗》中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当时征战的激烈状况。也可以就花木兰这一刚烈女子形象与历史上的虞姬等同样具有刚烈形象的女子进行比较,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学生的比较、综合、分析等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3.在诵读中品味美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其语言或言简意赅,或优美华丽,或工整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诵读。学生在文言文的诵读中不仅能提取出古代的各种文化信息,也能透视出古文背后的文化心理构造。诵读教学中要注重诵读时的语音、语调、节奏、情感和肢体语言的规范性和舒展性,教师的成功范读需要课后的精心准备,同时教师课堂上展示出来的范读也不应该成为学生固定不变的模板,应鼓励学生诵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诵读的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如果全部都是全篇诵读费力费时间,这个时候则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诵读的片段的择取,让学生在诵读中有不同的感受。
  4.在渊博中传文化
  文言文囊括的方面众多,都是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字入手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要从人入手感悟优秀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这些挖掘和感悟需要教师渊博的学识积累和人格魅力,如何将这些知识讲解得引人入胜,丝丝入扣将会影响学生的吸收度。教师的渊博好学对于学生有着春风化雨之熏陶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励学生去寻找更多的优秀篇章,不断提升自己,让文化薪火相传。
  三、评价更新——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教学评价是指在科学的标准下对教学过程以及效果进行质和量的评价的过程。首先,树立科学的发展评价观念,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力;其次,评价的关注点要百花齐放,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创造和文化的传承皆要有肯定性和指导性的评价。再者,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不能仅仅是教师或是家长的垄断性评价,应该关注学生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评价,让评价不再权威。
  文言文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承载着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汲取先进的科学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和专业素养,我们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乐观,更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毅力,让文言文教学不断充满着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胡宏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张亚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