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圩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在基础建设中,水利工程以兴水利除水害为工作重心,在其中又以防洪排涝为一切工作前提,一个地区排洪治涝的成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圩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灾害现象发生频率逐渐增多,诸多地方发生严峻的内涝现象,这给地方建设以及今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圩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势较低,存在洪涝威胁,现状防洪排涝能力达不到区域设防要求,需进一步提高区域抗灾能力:一是地区没有形成防洪圩区,防洪能力差,需要新建圩堤;二是区域缺少排涝设施,现有本区域平时主要靠自排,如遇汛期在高水位顶托下极易出现洪涝,急需新建排涝设施,增强排涝能力;三是区内部水系沟通不佳,需要新建排水沟,进一步改善这些片区的汇流状况和排水状况。
  3  洪涝灾害成因
  防洪排涝需要系统性的进行规划,不能简单的修建一些排水设施和防洪建筑物,要根据城市季节性降雨的变化以及周边地质灾害出现的可能性来有针对性的规划。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洪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建设扩张、标准偏低、地面硬化、内外不畅、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多方面的挑战,近50年来,短历时暴雨强度增加,极端降水日数也在增加,从而影响降雨与排水过程,导致内涝风险增大,极端气象事件频发。二是在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大多数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发展进程,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标准偏低,我国目前70%以上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致使低洼地区遇有暴雨时积水严重。三是垫面硬化改变了地表径流数量及过程,天然植被覆盖情况下产生地表径流约占10%,地面硬化率在50%时,产生地表径流约占30%,地面硬化率在75%~100%时,地表径流约55%。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四是外部排水河道下泄能力有限,遇有暴雨河水暴涨致使出现顶托甚至倒灌现象;内部排水系统与城区内湖泊等水体连接不畅,水体未起到蓄、滞洪水作用,也是导致内涝的主要原因。五是管理措施不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涉及水利、市政排水、交通、建筑、园林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另外排水管网年久失修,排水口堵塞,清理疏通维护不及时,应急预案不完善,预警体系不健全。
  4  工程任务及规模
  圩区防洪排涝工程属防汛应急工程,工程任务是:结合近几年洪涝灾害情况和现场调研,新建圩區修筑圩堤防线,进一步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及圩区口门建筑物,加强圩区内部水系沟通:一是对沿河圩堤加高加固,增强防洪能力;二是结合现有汇水河塘控制建筑物,新建排涝站、新建排水涵闸,提高排涝能力;三是因地制宜新建排水沟,进一步加强圩区内部水系沟通。通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圩区防洪排涝能力薄弱问题,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圩区抗灾能力,达到外可抵挡50年一遇洪水侵袭,内可以机泵及时排出圩内涝水,在非汛期或外河水位较低时又能让涵闸实现自排之功能,确保圩区防洪排涝安全。
  5  圩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措施和成效
  5.1  防洪排涝安全是一个区域的基本的安全保障
  防洪排涝达到标准后,将改善区内的投资环境,为加快区域的开发建设和对外开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工程实施完成后,河段两侧城区的沿河堤防,其防洪标准将由目前的十几年一遇左右进一步提高到二十年一遇,满足相应防洪规划的要求。工程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减免保护区单位面积资产直接经济损失;二是减免洪灾间接损失。
  5.2  建立完善的洪涝管理机制
  在进行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发挥地区、水利等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做好防洪排涝管理数据的传递和共享工作,对各个部门职责加以确定,联合多个部门一同开展培训和演习工作,实现洪涝处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从多个角度入手,做好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注重对暴雨洪水分布情况的监管,提高数据采集和传递水平,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根据各个领域的水文信息,加大防波堤坝建设力度,减少洪涝给城市带来的危害。
  5.3  每年汛期为防汛而组织的人力物力可以大大减少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河道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工程将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平稳发展提供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保证。
  5.4  合理配置防洪排涝工程设施
  实现防洪排涝体系基础设施的创新和完善,可以有效促进防洪排涝水平的提升。确保防洪排涝中应用的相关设施以先进设施为主,和发展设施相吻合,以此全面发挥防洪排涝体系自身作用,保障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政府部门应该重视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强资金投放力度,实现防洪排涝系统水平的提高。暴雨洪涝灾害的出现往往不具备规律性,在进行防洪排涝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该第一时间给予对应的反应,快速落实防汛调度工作,以此达到保护地区的效果。
  5.5  工程建成后
  可减少堤岸冲刷和挖地修堤的土地损失,又可提高沿线地区的综合治理标准,增加粮食产量。工程建成后,将有助于区域内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受益区域的投资环境也将随之改善,周边土地可以进一步增值。
  6  充分利用先进的防洪技术
  (1)电子通信技术,针对防洪排涝工作来说,其作为一项分秒必争的工作,早一秒采取对应的对策,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在规划方案中添加通信渠道,及时把灾情状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群众。(2)遥感遥测技术,为了实现对防洪排涝情况的监管,就要在河道网内建立完善的水位监管体系,同时借助遥感遥测技术,对河道水位情况进行监测和反馈,给相关部门调控精准度提供条件。(3)防洪抢险技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诸多新兴技术和工艺也逐渐产生,例如河堤劈裂灌浆、超声波检测等,在这些现代化工艺以及技术的作用下,可以实现防洪排涝时效性的提升。
  7  结语
  总而言之,防洪排涝涉及的领域多,需要全方位对城市降雨等情况进行把控。通过建立防洪排涝体系,可以掌握各个领域洪涝情况,提出对应的防护和治理对策,减少洪涝给地区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陈蓉,佟金萍.“科层-合作”制下的洪灾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探讨---以淮河流域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59~261.
  [2] 张华.基于情景模拟的暴雨内涝危险性评价---以浦东新区农业用地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2(5):12~14.
  [3] 吴宗之,黄典剑,蔡嗣经.基于模糊集值理论的城市应急避难所应急适应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8):158~159.
  [4] 张从欣.智慧城市视阈下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347~348.
  [5] 钟玉秀,王亦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水利,2017(13):4~6.
  [6] 程伟.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6(14):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6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