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金融会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金融行业的发展给企业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而作为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的责任更加重大。金融会计要具有良好的财务核算以及监督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金融风险不断地减少。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要提高金融会计本身的能力,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风险不断地出现,因此,金融机构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培养全面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会计在金融企业中的作用,进而从根本上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促进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1.会计核算风险。金融业会计操作的中心环节是会计核算,这一环节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表明程序中存在一定的漏洞,造成核算质量不高,带来了一些隐患。
  2.决算编制风险。会计工作中拥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环节是决算编制。决算工作最后的成果反应于会计报表上,报表上的数据能切实表明企业的资产状况与管理成果,这些数据对企业增强实力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3.会计操作风险。目前,金融业机构会计的发展早已进入到了信息科技的时代,然而,流程始终的操作者仍旧是人,如果涉及到的流程操作失误,或是操作人员本身素质达不到要求、品德缺失、谋取私利,这将会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 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成因
  1.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的经济环境逐渐地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化的发展中,市场经济表现出了许多漏洞,比如,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缺少约束机制等。目前,从国家现阶段的情形来看,在缺乏市场准入标准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数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现象。一方面,促进金融业市场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在金融业中出现违规经营、非法经营的概率可能会提高。因此提高了金融业会计风险出现的概率。
  2.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现阶段,不完善的市场体制逐渐地出现了一些不足,比如,交易体现出的不公平的现象、管理机制体现出的缺乏监管的现象等。阻碍金融业會计风险防范的根本性原因是中国的金融管理模式自身存在漏洞,在整体上,缺乏有效的监督职能,很难达到成功预防风险的最终结果。
  三、金融会计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1.改进金融信息的会计披露程序。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尽量要求企业报送已经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报表,并查验出具该项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认定,杜绝企业虚假会计报表满天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金融机构在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接洽时,应要求其提供真实的当期现金流量表,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和财务比率的考核,将其放到与企业利润指标和静态财务比率考核同等重要的工作上。另一方面,为弥补会计报表项目设置较为粗糙的不足,监管部门可以考虑要求金融机构再单独编制一张能够反映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逾期贷款及不良资产状况、短期及中长期贷款等内容的补充报表,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更为集中、全面、真实地披露有关金融风险信息。
  2.建立适应新要求的金融会计新体系。首先,要尽快整顿基础会计工作,完善会计核算体系,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相结合,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秩序,积极治理“作假帐”现象,切实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及时提供全面、真实、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其次,规范会计管理体制,坚决杜绝所谓的“账外经营”情况。客观来讲,金融机构出现的许多风险与损失,多多少少都与账外经营有关。账外经营影响到金融会计职能的发挥,暴露出了相关管理不统一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尽快实现本机构内部统一的会计核算体制,有些金融机构成效斐然,有效地化解了部分金融会计风险。
  3.建造强有力的的风险预警系统。这里所说的风险控制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事前、事中和事后。所谓的事前控制,主要指的是制定与考核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套预警体系包括备付金比率等流动性风险指标的反映体系;资本充足率等资本不足风险指标的反映体系;逾期贷款率等资产风险指标的反映体系;利率风险率等金融市场风险的反映指标体系;以及资产盈利率等损益状况指标的反映体系。所谓的事中监督,顾名思义指的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正常监控。这个监控应当是对金融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由金融机构会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建立,以确保金融机构经营运作正常,规避金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害,或者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是事后监督,主要指的是通过检查分析原始凭证和会计账簿等财务基础资料,全面复审金融机构是否稳健经营,严格考核各职能部门金融风险控制责任指标的执行力度,及时提出各部门金融风险控制潜在问题的整改建议,力争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4.不断完备金融核算制度。不断完备金融核算制度,首先是秉承谨慎性原则,把呆坏账准备金的有关计提方法做动态规定,根据形势需要确定是否提高计提比例,或者扩大呆坏账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并将这一核算程序制度化。现阶段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将呆坏账准备金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计提,也就是金融机构财务会计人员按实际发生的每月贷款总额特定比例,先将“一般呆坏账准备金”全额计提;之后,依据预先确定的计提比例,按出现有问题的贷款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生呆坏账可能性的评价状况,再计提“特别呆坏账准备金”。当上列两项准备金已经累积到一定的数额,基本可以填补截至当期的有问题贷款呆坏账的损失额度以后,金融机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不再计提“特别呆坏账准备金”。如果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宽呆坏账准备金计提的局限性,改革现行制度中一些过于苛刻的计提确认条件限制,以便使得业已实际发生的呆坏账能够切实有效地及时核销。 不断完备金融核算制度,还应该考虑建立相关制度,使得金融机构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规则,将非金融资产与长期持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更合理地做会计记录和报表反映。在每个会计期末,金融机构应当逐项比较单位流动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市价或可变现净值的差异,当这些资产的差异较大时,区分是否属于资产保值增值,如果不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就应根据相关制度对其账面价值作出合理调整,并将相关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处理。
  5.贯彻落实责任会计的理念。贯彻落实责任会计的理念,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分散化原则将风险控制的化解途径多样化,尤其是强调分散责任的问题。当然,我们这里论述的分散责任,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逃避和模糊,而是要求以科学认真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建立合理、规范、有序的责任中心,或者说责任体系。具体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就是要落实责任会计的理念,改变过去的“大锅饭”思想,将金融风险的防范压力真正逐层分解到每一位参与者身上,促使广大金融机构财务会计人员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压力为工作动力,将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落到实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广,中国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在此期间,金融业是一个全球性发展中的热点,其发展达到了前无仅有的繁荣。每个国家的金融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挑战。金融业的兴败与会计风险有一定的关系。作为特殊经济主体的金融业,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有责任和义务对金融风险实行防范措施,降低受损概率。因此,保证金融业发展安全的措施就是强化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李金大.银行会计的风险与有效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2):81~82.
  [2]王翠兰.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8(2):36~37.
  [3]宋敏.分析金融会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7(2):7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0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