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倾洒师爱,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习惯是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小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必须在开学不久就尽快地掌握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并要做到以身作则、明确要求、奖罚分明、持之以恒,同时借助各种活动,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自律,通过家校互动,不断巩固成果,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习惯养成;制度;家校互动
  亚里士多德说过:“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爱比克泰德说得更明确:“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取决于人的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是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而小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生源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可谓参差不齐。虽然在学前阶段,也接受过养成教育方面的启蒙,但大都是一些简单、直观的模仿,是缺乏自觉意识和理念控制的一般性训练。跨入小学,他们才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说,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他们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影响、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摸清情况,打下基础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打赢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战,作为班主任,必须在开学不久就尽快的掌握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做到两摸清:一是摸清家庭情况。原生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深远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修养、家庭的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言行举止。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是特殊家庭的情况,就可以对学生展开相应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也以便对特殊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我班的小南,来自单亲家庭,与父亲生活,据了解,父亲对他的教育喜欢简单粗暴,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样一来,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用语言沟通,喜欢用拳头说话。因为笔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就能对这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展开“因材施教”的引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摸清好的典型和坏的表现。低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比较,更喜欢模仿,作为班主任,也要挖掘学生行为习惯的闪光点,给全班学生树立正面的形象,并且对正面典型要大肆宣扬,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也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所在,了解问题的原因,以便适时适当进行引导,这样就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身作则,明确要求
  班主任是除了家长以外,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班主任的讲话方式、讲话内容,甚至一个轻微的动作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内容。例如,笔者平时在使用完粉笔之后,都喜欢在远处扔回粉笔盒,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动作,学生看见了,争相效仿,结果很多学生在用完粉笔之后都喜欢扔回粉笔盒,结果导致讲台到处都是粉笔头。由此可见,一定程度上,班主任的修养决定着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此外,“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应该在开学初,尽快完善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例如,制订《班级公约》《班级管理体制》等制度,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在班级的公布栏张贴。并且要在班会课、队活动课上,与学生深入学习、反复强调,甚至班主任亲自示范或播放小视频,也可以通过板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心中对行为习惯的细节要求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三、借助活动,强化训练
  低年龄段的学生,天性好动,认知能力相对单一,喜欢直观的认知方式。单纯靠说教和反复强调,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开展适当的活动,会使教育效果更佳。活动的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比赛型的活动。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小孩子喜欢比较,好表现。那么班主任就可以不定期开展系列的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逐渐地,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二是实践型的活动。学到的未必知道怎么做,那么就开展相应的实践训练活动。例如,开展课堂常规训练,可以利用一节课甚至几节课,让学生知道上课应该怎么坐,回答问题要怎么举手,有事要怎么报告等。例如,排路队的训练,怎样排队,下楼梯要怎么做,遇到突发情况应该怎么处理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就能老师教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自我管理,形成自律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够很细致地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那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说是让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虎添翼。班主任可以制定学生自我管理细则,列出细化的要求,让学生每天自我监管,对照细则,能做到哪些?做到的打钩,做不到的就打叉。要求家长签名、班主任签名以及学生本人签名,并且要进行阶段性总结,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每天都在进步着、成长着。也让学生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的,该怎么改变。慢慢地,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会慢慢地形成这种自我约束的自律能力。
  五、獎罚分明,持之以恒
  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普遍自我意识比较强,好表现,比较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适当的、适时的表扬奖励,很有必要。例如,每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一个总结表彰。表彰的方式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隆重。让学生有一种荣誉感、成就感。他觉得表现好就会受表扬,那么他肯定越来越渴望得到表扬,越来越进步,也可以通过发信息告知家长,通过家长转告给孩子。这样一来,好的习惯就可以得到不断地强化。只有表扬,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对行为习惯表现得不够好的学生,我们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说教,甚至是体罚。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一个反思、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针对表现不够好的方面,可以做出一个让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惩罚他,比如,有学生卫生习惯不好,喜欢乱扔垃圾,我们就可以罚他去搞卫生;有学生喜欢上课讲话、开小差,可以罚他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或者唱一首歌。这样一来,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可以接受老师的处罚方式,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就有一个很大的改进作用。笔者调查过很多对学生进行赏罚教育方式的老师,他们开始做得很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持之以恒,结果呢,本来取得了一些教育效果,就是因为不能坚持,起了反效果,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言而无信,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的人,逐渐地,就会对老师失去了信任。
  六、家校互动,巩固成果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跟在家里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也有很多家长反映过,他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但是在家里非常不听话。那么,出现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家校不能很好地沟通,没有互通信息。家校互动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桥梁。作为班主任,应该好好地运用好这座重要的桥梁。班主任可以利用电话、信息、微信群、校讯通等网络通讯手段,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或者其他的动态反馈给家长。当然,家长也可以把同样的信息反馈给班主任,这样一来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家校互动效果。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跟家长都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方便班主任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出相应的调整,或者有针对性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平台,让家长和老师进行一个深入的对话,深刻的交流,那么这样一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年累月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无限的爱心和耐心,还要有效的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3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