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文本拓展、情境创设,从学生的角度构建问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生本教育;语文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成果发布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都明确了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传统的师本教育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对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郭思乐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即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择性阅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式学习,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双向的交流,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生活积淀、学生的个性解读等因素,而不是单一僵化地灌输,囫囵吞枣的硬性记忆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泯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思考,变语文教学由教师重复讲授到学生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得到提升。
  (二)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
  语文学习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学科,而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学生分析、理解、归纳、表达、情感体悟等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但语文阅读要求学生具备大量的记忆、词汇量的积累、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基本功,这些可能导致学生心存畏惧,对语文阅读兴趣不高,加上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语文阅读存在不正确的理解,过分关注升学科目的学习,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量不够,单靠临时突击对能力的提高显然是杯水车薪、困乏无力的。
  (三)教学过程单一、合作学习沦为形式
  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因循守旧,为了体现教学的实效,只会基于考试对阅读题目要求的部分技巧安排相应教学,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讲授多于体验,问答多于合作,虽短期教学效率显示较好,但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学生只会觉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而不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生活   常识。
  二、生本理念下的教学策略改进
  (一)设置动态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基于学生基础,而且不是死标准,否则就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限制,不利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目的,所以教学目标应该是动态的,课堂内容丰富有张力,才会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更生活化、生态化、生命化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达成动态教学目标,也能激发学生这一生命个体的生命观念、生态观、生活观,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阅读能力较低、阅读兴趣不大。贴近生活的情境构建可以让学生得到丰富的体验,情感认同,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自己获得价值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教学情境应该贴近生活,文本的产生源于生活,情感的表达就是生活的反映,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文本中的语句、內容更好地得到诠释,比简单的机械化的记忆方式更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生活的场景是学生可亲可敬的真实场景,基于生活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促动学生的感知感悟,可以使学生积极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交流
  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关系一改以前教师一言堂、学生畏惧教师不敢发问的教学氛围,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达成师生角色的转变。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问题的提出都是基于学生这一主体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主导和指导的作用,主导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导个别学生有争议的问题点。在小组构建上,异质分组的同学充当不同角色,能力互补,合作学习,最终目标不是个人学习任务的达成,而是团队都获得了知识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找到了存在感,不但与人交流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懂得了与人合作的原则、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了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荣誉观。民主化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学生和老师间平等、自由的对话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怀疑、质疑和解疑等思维品质的成长。师生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应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考试成绩的提升去主导学生思维意识的萌芽,不能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应该让学生在互动中成长,交流中共享。同龄互助对学生思维发展、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   价值。
  (四)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髙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实、风土人情、机械结构等一系列不易在课堂呈现的事物都可能会对学生阅读理解造成障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不能够达成抽象思维的阅读效果。利用教室外学习、多媒体课件、AR和VR技术的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结合“读、思、议、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对阅读理解的内容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中能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获得作者所思、所想、所议以及价值观、情感体验,做到“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体验。
  (五)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注重材料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所设置的情境应该有利于学生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假设、假设的检验、问题的答案获得,即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都能够从怀疑、质疑、思疑、解疑中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学生有社会责任、敢于担当等品质不断成长,终身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手段,提升鉴赏能力,还要“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立足课本归类拓展、关联阅读,教师要有意识组织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言、以读引研、以读引写”,引导学生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篇作品,从读课文的引文扩展到读引文出处的全篇,甚或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以及从课文扩展到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课文到阅读文章作者的传记,从课文中所写的某人、某景、某事、某细节、某写法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通过这样的训练,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促进学生进入更高、更大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袁晶.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5(11).
  [2]马正骏.浅析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584.htm